第68章 日升粮行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长安常平仓又放粮了,平价放粮。
听说永康郡公李靖在岭南跟那些俚越酋长们称兄道弟,把这些心中还有些惶恐不安的俚越南蛮们安抚的很好。
大唐绝不计较岭南酋长们在隋末乱世起兵割据之举,那都是杨隋无道嘛,岭南的百姓们也只是武装自卫而已,那不叫起兵,那叫保卫乡里。现在李唐取代了杨隋,岭南归心,朝廷当然不会再计较那些事情。
岭南势力最大的土著冯盎,也得到了朝廷的封赏。这位岭南圣母洗夫人的孙子,还是十六国北燕君主的后裔。当年冯家南迁至岭南,与当地土著越族大姓冼家结亲,从此雄霸一方。
不论是梁齐陈还是隋,冯家地位都不可动摇,当之无愧的土皇帝。
隋末,冯盎起兵,更是割据岭南。
如今岭南上游的江凌南梁萧铣被灭,北面的江淮的杜伏威也都降了唐,冯盎倒没有想要跟大唐扳手腕的不自量力念头,主动的也降了唐。反正冯盎很聪明,他知道就算自己降了唐,可在岭南这片地方,唐朝依然得借助冯家借助冼家的势力统治。
从南朝到隋,莫不如此,就算入唐,也不会改变什么。
李渊对于冯盎的归顺很是欣喜,当年冯盎在隋朝也是做过大将军的,跟李渊还曾同殿称臣,也是有过交情的。因此李渊直接把高、罗州八州划归冯盎管辖,封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吴国公。
投桃报李,冯盎拿到了大唐的授封印册,心里也安稳了许多,接过旨,冯盎立即带头表率,筹集了大批的金银绢帛以及粮草,押送长安。
北面的吴王杜伏威都归唐好几年了,今年的洛阳之战,他还派兵助战。如今得赐姓李,改名李伏威的吴王,还官加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他比冯盎更积极,洛阳之战后,江淮与长安之间畅通无阻,李伏威也向长安组织输入大批粮草。
这几年,李唐连灭河东刘武周、河南王世充、江陵萧铣,所向无敌,岭南的冯盎、江淮的杜伏威、山东的徐圆朗等纷纷称降,形势一天比一天好。
虽然说河北窦建德兵败被俘押入长安处死后,刘黑闼又反了,但在天下人眼中,大唐已然拥有天命,成为正统。
天下安定,民心安稳。
东南粮草入京,李唐朝廷也终于有了底气要好好管一管这居高不下的物价。
常平仓中堆满了来自江南和关东的粮草。
源源不断的粮草从关东运来,又源源不断的从常平仓中售卖。
粮价一天比一天低,一开始平价粮还限量购买,如今已经完全敞开供应了。
斗米五百钱,斗米四百,斗米三百,到今天,常平仓已经挂出了斗米二百钱的最新价。
这已经比原来跌了一半还多,才数天功夫而已,粮价已经腰斩。
几家欢喜几家愁,长安的升斗小民自然是欣喜无比,粮价跌了,其它的物价也跌了,居长安本就不易,现在粮食一跌,各项物价都跌,总算能喘口气了。
不过那些粮店米行,甚至那些暗里囤积粮食哄抬粮价的地主和粮商们,就全都不淡定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商人还好些,他们坐的住,也亏的起。
可是许多小粮商,他们又没有自己的庄园,粮食还是高价买进来的。原本想要乘机赚一笔,谁知道粮价突然就暴跌了,这让他们一个个都恐慌不已。
这些人就和那些股民一样,被套牢了。
张超跟长安城里的油坊和屠行签了订购合同后,便去了自己在西市的店铺。这家店已经完成了装修,并早已经开门营业。
主卖黄馍馍、肉包子以及豆浆油条和烧麦生煎等面食,同时也卖豆腐、豆芽等豆制品。店里巡视一圈,然后看了掌柜的呈上的账本。
营业情况很不错,店里生意很忙碌。
张家黄馍馍的名声在外,每天来买的人很多,现在肉包子的口碑也传出去了。虽然富贵人家不吃猪肉,可对普通百姓来说,猪肉便宜,还是吃肉的首选。
只是以往富贵人不愿吃,而普通百姓又不懂得如何做,因此猪肉一直口碑不行。
但张家的肉包子,那是一个美味。
吃过一回,绝对想吃第二回。
顺带着连豆浆油条也卖的很好,豆腐等每天也顺带卖的很好。就算是午后,也一样有不少人在张家店铺前排着队。
店里生意这么好,让张超路上听到粮价又跌了的小郁闷也尽去了。
家里那几百石粮食反正是亏了,也懒得管他,再亏也就这几百石粮食而已。
“你们做的很不错,掌柜的和大厨每人赏二斗粟米,伙计每人赏两升粟米。”
做的好,就要打赏,这才能激励员工,同时有激励,他们才会更用心把业绩做好。
“谢东家。”
掌柜的伙计们都连忙向张超躬身致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