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林如海本身人品端方正派,而且又有手腕,对官场那一套相当熟悉,能够轻松掌控淮扬官场。

其实像淮扬这样的地方,可以用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形容,只要官府少插手少折腾,自然而然就能够发展得很好。

又有贾琮帮着出谋划策,花费了不小力气修路铺桥,压制淮扬境内的不良风气,努力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不管是遍布各处的工坊,还是大量田地都有了一些可喜变化。

还是贾琮,弄出了一些比较精巧,却又十分简单的机关器具,都是按照现代社会的某些科学理论,还有主世界的机关术弄出来的。

比如水力纺车,水力织机,水力磨坊等等依靠水力为动力的机关器具,已经形成了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

还有农田水利,以及立体生态发展模式,贾琮都在林如海的帮助下有意尝试,都获得了不错的成效。

不得不说,贾琮之前写的小说《极品农庄》起了不小作用。

里头,有各种各样浅显易懂的机关术知识,还有一些简单机关器具的制造方法,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基本都能打造其中的一些机关器具。

另外,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模式,还有农田增产,以及立体生态圈的维护和产出模式,都有详细而又生动的描述。

只要仔细阅读这本小说,基本就能成为这时代的农业专家。

也是因此,贾琮的名声在淮扬乡下绝对不小,于工商业和农业群体中更是大名鼎鼎。

而淮扬地方的工商业水平,还有农业出产都有了显著提升。

做这些,只是提升了淮扬经济实力,说实话只是让地主商人们得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什么明显好处,除非是自耕农。

可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淮扬地区,哪有多少自耕农?

于是,他怂恿林如海,做了一件相当得罪底层吏员的事情——设立粮站!

到了收税时节,在贾琮的怂恿下,林如海都会以实践为名,征调官学里的学生,还有一些主动配合的书院学生,分散到淮扬各处县城下面的乡镇,直接设立接收税粮的粮站。

与此同时,大量的走村窜乡的货郎,被官府组织起来集中培训,第一时间散布整个淮扬乡村,宣扬主动到粮站纳粮的好处,鼓动村民主动前往粮站避免损失。

一时间,整个淮扬乡村都震动了……

别小看只是设置粮站这么个小小举措,却是能叫乡民避免受到税吏还有村里村长一类的双重盘剥。

大部分乡农想明白了利弊之后,都主动老实前往粮站缴纳税粮,省去了官府底层吏员乡村土豪的继续盘剥,家里迅速有了余粮,手里也有了余钱。

至于那些想占便宜,不愿意主动到粮站纳粮的村民,那就由眼睛都急红了的税吏主动上门催缴。

由于身边有官学学生监督,这些税吏不敢找其余主动去粮站纳税的村民麻烦,那就只有寻不老实的家伙狠宰了。

而且这些不愿主动纳税的家伙,基本都是村里土豪级别存在,以往他们的税粮可都是由整个村子,或者整个宗族摊派的。

可这一次官府玩了粮站这套手段,基本杜绝了这些乡村土豪糊弄村民或者族人替他们纳粮的借口。

于是,原本这帮子和官府底层税吏关系极好,早就勾结在一起的乡村土豪倒了大霉。

没办法从广大的村农那占油水,那就只能对不住以往这些朋友了,结果闹出了不少乱子,甚至都出了几条人命。

有些乡村级别土豪确实吝啬,宁愿舍弃性命也不想掏出一粒粮食。

那没什么好说的,被整了只能怪自己活该,就算出了人命官府也不会理睬。

也是因此,经过了头一年的动荡,到了后两年,整个淮扬甚至出现了一副‘大治’景象。

没办法,就是最贫困的村民手里都有了余粮和余财,加上贾琮暗中支使鼓捣的蒙学教育扩张计划,使得整个淮扬最底层的农村子弟,都有了那么点子盼头。

日子好过了,还能读书认字,甚至学上一门手艺,只要不是真的懒惰到家,基本混个温饱不成问题,整个社会的面貌不出现巨大改善才见鬼了。

可以说,除了上任第一年还有些磕磕绊绊之外,后两年多时间,整个淮扬就是一副盛世繁华景象。

不管是上层权贵还是底层平民,都得到了不少好处,自然对林如海这个巡抚交口称赞。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寻常的官场考评来评价林如海,甚至都有些不合适了。

要是再让他坐上一任淮扬巡抚,以林如海的成绩,指不定就能形成浩荡大势,直接推动其进入内阁,并且还能占据相当显耀的位置。

不管是当今还是内阁一干大佬,显然都没有让林如海迅速崛起,并且成为大庆王朝顶尖大佬的想法。

没办法之下,那就只能将林如海调离淮扬,至于后续的安排还没风声传出,显然不管是当今还是内阁大佬都头疼不已。

像是林如海这等政绩显著之辈,若是不能妥善安置的话,朝廷的威信将受到极大影响,这是当今和内阁大佬们绝对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