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喀秋莎 (2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真看不出来,格洛丽亚居然很有点音乐的天份,仅仅是听了一遍,居然哼得八九不离十,这让李牧大为惊叹。
“只唱一遍——”李牧心情好,不拒绝格洛丽亚的要求,在心中推演了一遍《喀秋莎》的歌词,然后用英语开始了《喀秋莎》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次演绎。
怎么说呢,如果单论歌曲的知名度而言,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首歌曲能和《喀秋莎》相比,1939年,诺门坎战役发生,正值珲春地区的初夏季节,苏联诗人伊萨科夫斯基从中得到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诗歌《喀秋莎》,苏联著名作曲家勃朗特尔看到这首诗歌后,马上便把它谱成了歌曲,然后《喀秋莎》这首歌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遍苏联。
应该说,二十世纪之前,歌曲的普遍形式是乡村俚曲,或者是百老汇舞台上的华丽的舞台剧,爱情和战争是歌曲的主题,但把爱情和战争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就少的可怜,而结合的如此完美的,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
《喀秋莎》这首歌把美好的音乐和残酷的战争相融合,把姑娘的思念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饱含少女纯情的歌声,使得抱着冰冷的武器、卧在寒冷的战壕里随时准备和敌人生死相搏的战士们,在难熬的硝烟与寂寞中,心灵得到了情与爱的温存和慰藉。
这首歌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战后,苏联当局为了表彰《喀秋莎》这首歌在战争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专为《喀秋莎》建立了一座纪念馆,这在人类的战争史和音乐史上,应该是首例。
虽然《喀秋莎》是一首传统意义上的苏联歌曲,但音乐的魅力没有国界,美国国内的俄罗斯裔也不少,同时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这使美国文化也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而且美国又处于南北战争刚结束不久这个阶段,所以类似《喀秋莎》这样的歌,真的是很吸引人啊——
就和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军人梦一样,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所有的女孩都会幻想:我的意中人是盖世英雄,总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来娶我——
《喀秋莎》的旋律是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虽然短小的近乎简单,但旋律婉转动听,歌词中蕴含的感情质朴,五段歌词旋律基本一致,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来回重复至永远。
简单的结构和优美的旋律使得《喀秋莎》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李牧唱到最后一段的时候,格洛丽亚和桑迪都已经能跟上李牧的节奏附和,初雪虽然没有跟唱,但眼中的崇拜更令李牧感觉到满足。
“完美的曲子——”格洛丽亚闭上眼睛回味了一下旋律,然后翻开自己的行李,拿出速记本开始记谱。
“格洛丽亚——你还会这个?”李牧大为吃惊。
格洛丽亚顾不上回答,心思都在面前的速记本上。
桑迪与有荣焉,看向格洛丽亚的目光充满骄傲:“当然会,韦尔斯利学院有音乐课程,格洛丽亚是韦尔斯利学院戏剧社的主力,一直都是饰演女主角的哦——”
女主角!
这个名词真是充满了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