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推上神坛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李建国》一经发表便带给中国文坛巨大的震撼,读者、同行、评论家、文学研究者们被小说震动之余,也在好奇一件事。
这小说的下部,林为民究竟要怎么写?
《当代》刊登出来这部小说的上部,正常是应该预告下部发表时间的,可《当代》却并没有提,读者们去信询问,编辑部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着实令人郁闷。
读者们很难不怀疑这不是《当代》在故意吊读者们的胃口,无耻啊!人怎么能这么无耻呢?
编辑部这帮编辑被读者来信质问,他们也觉得冤枉,这事都是老贺办的啊,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老贺为什么敢这么干?还不是因为人家作者是社长,不对,现在都已经是董事长了,为所欲为啊!
当然了,大家也就敢私下骂骂,第3期《当代》的销量都马上奔着400万份去了。编辑部今年的绩效可全靠这部小说了,不,不光是今年的,说不定明年的也得靠人家。
可得把林董事长给哄好了,万一《李建国》下部难产几年,那可是对《当代》编辑部所有编辑切身利益的沉重打击啊!
不到40天时间,刊载着《李建国》的第3期《当代》已经突破了360万份,名作带给一份刊物的加持是巨大的。
除了刊载林为民的作品,《当代》已经多年没有尝到过这种销量暴涨的甜头了,这种感觉实在是让人忍不住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4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文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李建国》。
《人民日报》的头版刊登的是向来是国家大事,极少出现政治、经济议题以外的相关内容,突然出现一篇关于小说的文章,让很多熟悉这份报纸的读者都感到惊奇不已。
文章并不长,寥寥四百余字,占据了头版大约四分之一内容,内容朴实无华,无非是简述小说内容,然后再加上一些感受,但最让人惊奇的是文章署名。
“皇甫平”。
1991年春,《人民日报》上曾发表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
这一系列评论文章发表后在当时的海内外媒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在国内的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次关于改革方向的激烈交锋,而这一系列评论文章据说就是在时任沪上市长朱铁相的领导下发表的。
现如今,皇甫平重出江湖,不是发表改革新思想,竟然是为了给一部小说站台,这不禁让所有了解内情的人咋舌不已。
而有心人细细品读这篇简短的评论文章也不难发现,其关注的重点恰恰是小说中所体现的关于改革方面的内容和积极向上的内核力量。
正如文章标题和内容所阐述的那样,《李建国》的故事体现的正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们联想到朱铁相一直在推行的政策,把两者联系到一起,皇甫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也就变得不奇怪了。
《人民日报》上的这篇文章毫无疑问又给《李建国》平添了一波巨大的关注,最明显的反应就是公务员群体齐齐出动,到书店为《当代》贡献销量。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林为民的作品第一次受到这种待遇了,但以前多数都是小说出版以后,像这次这样,在刊物发表阶段便受到如此追捧,确实不多见。
《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发表的第二天,林为民正在开会,下属进来说有电话,然后在他耳边耳语了一句,林为民赶紧起身回到办公室。
“领导好!”
“确实还没写呢!”
“说不好啊,创作这种事不是赶鸭子上架的事,急不来。”
“有时间我肯定写啊,关键现在不是工作忙嘛。单位刚改制,还是您点头的呢,您不会忘了吧?”
“是是是,写好了我一定第一个给您过目。”
……
接完电话,林为民继续开会,等会议结束之后,程早春好奇的问道:“哪个领导来的电话?”
开会接电话,90%以上都是领导的电话,私人事务除非紧急否则少之又少,如果是平级或者下级的事,也用不着中断会议去接听。
“朱领导。”
程早春有些诧异,“领导有什么指示?”
“别瞎打听,不该问的别问。”林为民说道。
老程同志碰了个钉子,心中不爽,我还没退休就可以不尊重我了吗?
“唉,人没走,茶就凉啊!”
他阴阳怪气的感叹了一句,顿时引来其他人的侧目。
林为民刚要站起,只好又坐了下来,“你这嚼老婆舌的习惯能改一改不?”
老程被他挖苦了一句也不生气,知道这小子是服软了,竖着耳朵等着林为民的话。
“是打听小说下部的事,问我什么时候能发表,我还没动笔呢,哪有准儿?”
林为民说完之后,程早春目露怀疑之色,“真的?”
“问是你问的,说了你又不信。”林为民不耐烦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