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虽然票房潜力爆发方面欠缺,但看过电影的第一批观众出来后,早上醒了以后表示要再看第二遍,似乎有些东西没看懂。

如果只是纯剧情片,讲述的就是一个好人没好报的故事,男女主角都是苦出身,很难得能在那个年代进入到文工团里边。

要知道在这里的不少都是大院子弟,有一部分是进来镀金的,还有一部分纯粹的瞎混日子,真正有天赋的人能进文工团的就比如女主角这类的。

男主角个人勤劳踏实能干,但他心肠好却没能得到好的对待,他不欠任何人,只是积极的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都这样还得被一些大院子弟冷嘲热讽。

女主角因为出身不好,哪怕在艺术舞蹈方面有些能力,奈何跟文工团的人格格不入。

如果对男主角只是冷嘲热讽,那对于女主角那就是摆在明面上的嫌弃。

二人各自命运的转折,前者被一个绿茶女陷害,扣上了流氓罪这种莫须有的帽子,原本大好的前途被断送,但实际上跟绿茶女有染的人却能混得如鱼得水。

用男主角的视角看到的是深深的绝望。

最后被放到战斗前线,被炸伤断了一条腿和一条胳膊,之后只能退伍,即使如此他用自己的补助费用资助着在战场上那些牺牲的战友的家庭,自己混得特别的差,以至于还被一些街道办的人员刁难殴打。

苦难贯穿了始终,看得人生理不适。

女主角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即便她的艺术舞蹈功底再好,被那些拥有点小权力的人摆布,在战地的医院里,患上了很严重的精神创伤后遗症。

最后还是靠着自我的意识醒悟,成功的从精神失常中走出来。

但她的命运也不太好,最后在车站男女主角相互依偎,那个场面看得人心里头很堵。

你说劳动节吧,男主角确实沾边了,但好人没好报这一点又怎么说?

之前看这部电影,都以为冯大炮又想搞一次冯氏喜剧,结果直接来个一百八十度大反转,这全片里找不到任何喜的元素。

玩反差?

浅层的故事就摆在那,也是一个能圆得回来的故事。

相比于原版,这一版本的《芳华》战争戏份刻画得不输于一些大型的主旋律电影,毕竟这次拍戏的预算非常的充足,足够冯大炮还原出更多的东西。

不过有一些人是看出了点不太一样的东西,当评分网站开分的时候,这一回意外的冯大炮的电影开场就有7.5分以上。

评论者说什么的都有。

这一回少了冯大炮胡咧咧,网络上大家边看边讨论。

而已经看懂电影的,譬如张国师跟张茉出了电影院上车后,沉寂了片刻,张国师愣神的说了一句:“他是怎么说服座山雕把这电影给过审的?而且还找上华夏光魔公司给他发行……”

说实话在他看来,这部电影如果没有满足以上两种元素,大概率成片送审就得毙掉。

那龙标局也不都是傻瓜,有些镜头表现得还不够明显吗?

年轻人看不出来,五六十岁年纪的人还能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