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2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想来等翻过年,这个数字还能往上提一提。
翻过年就要春耕,肯定不一样。
安大海道:“只是咱们这的养殖场太多了,刚开始是五六家,那时候还是咱们找着他们过来。”
“现在已经发展到十六家,如今咱们这耕牛又多,估计很快会开不下去。”
安大海在本地如鱼得水,经常来往这些养殖场之间,对此颇有了解。
宁安州的农业,经济,发展得都太快了。
连带着这些养殖场发展也很迅速。
迅速到没有节制,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纪元点头:“所以要引导。”
“咱们当地的稻香鸭卖得那样好,也可以养鸭子。”
主要是宁安州水系发达,在这种地方养出的鸡鸭鹅,味道都不会太差。
本地需要耕牛的数量可能有个大致的范围。
但口腹之欲上,却不好说。
不说外面喜欢本地的稻香鸭了,就说本地人三十多万人,需要也很大。
最迫切的耕牛已经差不多,确实要慢慢往其他方面转。
安大海若有所思,点头去办。
大海其实一直算本地的编外人员,他虽是小吏,但自由度很大。
有些像本地的技术支持。
不过事情交给他,绝对是没问题的。
修路的事情不用说,虽说两条路同时修建,但不管银钱还是人力,他们这都是够的。
省城的叶大人,以及程大人,已经分开去看顾东西两条路。
分开看顾?
纪元看了看在座为数不多的女子程亦珊。
程亦珊点头。
最近事情太多,纪元竟然没注意到这件事。
“我娘在陪着,所以没什么问题。”
“程大人的情况好多了。”
从最初过来的时候,几乎每日都要犯疯病,到如今,已经近两个月没有再犯过。
程夫人陪在身边,两人相互扶持,倒是还不错。
那就好。
最后说的,肯定就是本地官学了。
如果说安大海属于编外,程亦珊的存在更属于编外中的编外。
流放的地方,用获罪官员这种事也经常有。
但用犯官家眷的却很少。
今年补充官员的时候,知府也问,要不要官学的人,纪元并未多说,只把程亦珊的文章送过去。
知府肯定也是进士功名,他看完程小姐的文章,默默收回这句话。
给这边派点夫子就行了,管事的还是算了吧。
本以为宁安州有个纪元,只是水平已经很高。
现在又加个程亦珊,甚至还有程大人。
其他地方根本没法比啊。
所以宁安州官学,还是默认让程小姐来管。
问题在于,纪元在这的时候还好,若他离开宁安州,这官学的管事,还是要换人的。
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
程亦珊自然明白,但她还是把官学的事情处理得非常好。
宁安州官学,按照之前所说。
兽医部运行良好,还有不少外地学生来求学。
外地学生过来,则要收取一部分的费用,不包食宿。
本地学生分两种,一种自费,费用还是比外地学生少点。
第二种是免费,包吃住包书本,但学过之后,两年内要免费给当地牲畜看病。
最后一种也隶属宁安州的农司,专门给贫苦人家的牲畜看病。
接着便是成人部。
刚开始是伐木会的人来学,没有书本,全都免费,主打一个会写名字,懂得算数。
州学从六七月开设到如今的十二月,已经累计教了近万人,算是一个成功的扫盲班。
毕竟成立这么短的时间,却能教了那样多的人,都是靠程亦珊一点点做起来。
这些人也不是教了就教了,最后还有个小考核,对真正的读书人来说,题目似乎非常简单。
但对普通人来讲,绝对是够用了。
这件事完美展现纪元的想法。
文字也好,圣贤书也好,确实是经典著作,也确实代表了文化修养。
但同样是日常工具。
掌握日常工具,是一件非常便利自己的事情。
成人部这边,若有天赋的,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大部分官学,都会把这一块列为重点。
科举举业。
也就是纪元走的那条路。
从蒙童开始教学,启蒙,小学,大学,再到更深的研究。
自己读书,跟开办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程亦珊也是慢慢摸索着,再加上跟她叔父程教谕通信,这举业学科,确实办起来了。
如今招收一千多名学生,八百多男子,两百多女子。
年龄在七到十七岁之间不等。
偶尔也有成人部过来的,从启蒙的蒙学开始教导。
从九月十月到现在,也就开学两个月。
不过按照程亦珊的说法,还是道:“一般来说,各地二月都会有童试,我想着让他们试试。”
“虽说多半都考不过,但要让他们知道这个流程。”
纪元点头。
这事可行。
其实宁安州这边,还没有童试录取名额,甚至没有县试的名额。
像他在正荣县的时候,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
县试一共有十个录取名额,可以往府里面报。
而宁安州这边一向特殊。
之前既没有办学的条件,也没人过来办学,便是本地学生,都是去镇南关读书,走镇南关的名额。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本地不交税,上面也不会松口给名额。
便是到今年,同样是没有名额的。
程亦珊跟纪元的意思是,即使没有名额,先试着办个县试,让学生们提前适应。
同时,纪元这边要走动走动关系,把宁安州的县试名额给要过来。
这些名额不是拍拍脑袋就有的。
必须按照本地的人口,本地的经济,以及本地官学情况,向府城请求考试名额。
滇州府的情况又更复杂。
滇州府地方实在太大,一个省会为滇州城,副省会为武新府武新城。
如果是前者的话,那还是很简单的,纪元跟滇州府知府关系一向不错。
但宁安州靠近后者,这名额就要跟后者申请。
州内官学的事情,程亦珊可以去做。
但向上申请,也就要纪元出马了。
纪元,刘同知,程亦珊等人讨论半天。
纪元道:“说来说去,还是税收的事。”
“本地要交了税收,名额肯定手到擒来。”
具体名额多少,那可以详聊,主要是把拥有名额的权力先要过来。
而想要名额,就要交税。
最后问题,又回到交税上面。
镇南关新知州过来的时候,其实就把税收的圣旨给带了过来。
大意是这两年的免了,从化远四十二年开始,就要交了。
这事大家都知道,不过一直没拿出来讨论。
这会倒是个好时机。
纪元道:“明天开始,征收田税跟人头税。”
“人头税放在夏日,田税放在秋收后。”
宁安州要交税了。
这件事到底还是说了出来。
不过铺垫到现在,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算下来,已经拖延了两年时间。
而且在五十年到期之前,刘同知就已经在讲。
给当地人四五年的缓冲时间,再加上去官学读过书的人,也都明白什么情况。
总之多方努力下。
此事直接定了。
纪元想了想道:“既然咱们明年就要缴税,这县学的名额,还是要的。”
不能他们自娱自乐
虽说童试分三个考试。
就算过了本地的县试,后面的考试也基本不成。
那也要去试试啊。
就当去凑个热闹,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
程亦珊虽然诧异,但更多的还是高兴。
她手底下的学生能去考府试,绝对是件大好事。
连着五日,宁安州衙门一直在开“大会”。
纪元今年考核还算松。
只要手底下官员认真做事了,而且做出一定的成果,考核成绩就不会差。
考核之余,明年交税的消息也传 出。
以及本地科举考试正式开始报名。
而纪元本人,则趁着过年期间,往武新府武新城跑一趟。
明年的童试,他们宁安州也要参加!
他们这边的学生,也要考科举!
最傻眼的,可能就是刘同知了。
知州大人,您怎么回事,怎么又要走啊!
而且咱们的税还没交呢,您就要考试名额,这是不是不太合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