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现在又被李恪委以重任,担任了类似于总管家的职位,想事情、做事,就更全面了,唯恐辜负了李恪的信任。

所以在李恪说完这句话后,李宝便立马回答道。

“殿下,东西已经全部打包好了,为了不暴露殿下的这座院子,属下特意让人拉到了崇安坊那里,殿下只要随我来就可以了。”

李恪默默朝着李宝竖起一个大拇指,放下手里的活计,认命般的说道。

“既然你已经考虑的这么周全了,那就走吧,我们速战速决,本王可不想被这些俗事耽误太久的时间。”

说着李恪就在李宝的带领下,和等到的车队汇合,浩浩荡荡的开往了整个天下的中心,大明宫。

太极殿内,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

作为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他本来是一位争强好胜、能言善辩,自带一股英武之气的人。

加上做皇帝高高在上,志得意满,是很容易骄傲起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历史上有些皇帝,自从坐上了皇位,就变得自视甚高,盛气凌人。

但李世民却将自己本来就很强的气势,悄悄隐藏了起来,变得更加刻苦,更加自律。

“朕,誓要做那千古一帝。”

这就是李世民的野心。

殿内下首,坐着五位臣子,正在殿内帮着李世民审批奏折。

这几位臣子分别是中书令房玄龄,检校侍中、兼任吏部尚书的杜如晦、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尚书左丞魏徵、尚书左仆射萧瑀。

此时,这五个人都是辅佐大唐天子李世民,批阅各种奏章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官员。

当然,也可以理解是李世民的私人智囊团队,毕竟大部分都是李世民还是秦王时的家臣。

而这些重要的、需要谨慎处理的国策,李世民大多都是与这几位“内朝臣子”一同商议,然后才讨论出结果的。

但如果一些事情涉及到其他部门,李世民也会将六部大臣叫来,让他们一起参与讨论。

而每天的朝会,也就是“早朝”,其实就是让朝堂之上的所有官员向李世民汇报工作。

其实是李世民控制朝堂的一种形式。

真正能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还是李世民在太极殿中,这寥寥数人的“小朝廷”。

由于这个“小朝廷”的地位超然,所以所有的奏章、奏折,都是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过了一遍的重要奏折。

几乎是关乎到整个大唐社稷,需要李世民这个当老板的人,才能拍板的大事。

比如朔方,就是因为去年草原冬天暴风雪,被突厥人掠边了,边关的将军们忍无可忍,想要反攻。

但是这件事情很可能会引起两国之间的大战,就不是兵部能够决定的了。

需要集团老总李世民决定...

当然了,这种涉及到国策的奏折并不是每一天都有。

几乎,十天半个月也见不到一条。

但是好巧不巧,贞观二年时间已经来到了快二月。

一条不太好的奏折,再次来到了李世民的手上。

只是此时的李世民包括众人,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是杞人忧天,寥寥数语就将其打发了。

这篇奏折的内容是:“圣人明鉴,今以来,关内雨水稀少,百姓缺水浇灌禾苗,臣请圣人,下拨五十万贯,以梳理渭河,泾河,北洛河,三条河流,以备万患。”

其实李世民在看到这份奏折的第一眼,还是很欣赏,这名叫褚信的官员。

只是当李世民看到他申请的银两金额的时候,他的眼皮还是不由自主的跳了两下。

“五十万贯?”

“那你还不如把朕上上秤,看看朕值不值五十万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