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就在李恪心中愈发好奇,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位袁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能耐的时候。

从辛獠儿身后的人群中,走出一位身着灰色道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

他面容清癯,眼神睿智而深邃,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仙风道骨的味道。

“燕王殿下,许久不见,不知道还记得袁某否?”

尽管李恪现在还不知道袁天罡的身份。

但在听到袁天罡的话后,李恪微微一愣,脑海中便快速搜索着关于此人的记忆。

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这时的李恪还不知道,袁天罡就是奔着他来的,还傻乎乎的说道。

“原来是袁道长,本王自然记得。当年在长安城的街道上,曾与先生有过一面之缘。小王还记得道长当时还给小王算了一卦。”

说到这里,李恪朝着袁天罡微微弯身,致歉道。

“说来,也是小王当时眼拙,未能识得先生大才,还错把先生认成是那骗取钱财的江湖术士,实在是小王的罪过。”

"好在上天有眼,今日能在云州城重逢,且先生还是云州城重建的关键人物,真是小王之幸事。”

袁天罡微笑着回礼道:“当年匆匆一晤,没有想到殿下竟然还记得袁某,当真是袁某之荣幸。殿下风采依旧,更是增添了几分王者之气。"

"不过,此次云州城重建,袁某不过略尽绵薄之力,除了辛将军的信任外,一切皆功与殿下俘获的众多俘虏,以及殿下发明的水泥,袁某不过是尽微薄之力罢了。”

李恪微微摆手道:“先生太过谦虚了。云州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焕然一新,没有先生的筹谋,断不可能有此成效。”

说到这里李恪对着袁天罡朗声一笑道。

“不是本王自夸,袁先生莫不是忘了,本王在长安也建立了一座蓝田县,自然知道重建一座城池绝非易事,先生之才能,本王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听到李恪的这句话,袁天罡微微颔首,看向李恪的眼中,流露出浓浓的赞赏之色。

“殿下才是拥有大才之人,能在长安一角,平白建起一座蓝田县,足见殿下之能力与魄力。如今殿下在北方蛮夷之地,开疆扩土,征伐有方,颇有汉武之风。”

说话之时,袁天罡从怀里取出三枚银叶子,继续道。

“当年与殿下初见,殿下给予老道三枚银叶子,贫道就说过,以后殿下若是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贫道就帮你三次。”

说完,袁天罡就将手中的三枚银叶子,递给了李恪。

李恪见状,有些茫然的伸手接过三枚银叶子,不知道袁天罡到底什么意思。

“袁先生,您这是什么意思?”

在李恪眼中,这个袁先生能够在将云州城建造治理的如此出色,定是有大才之人。

他的封地,大部分都与突厥接壤,常年受到草原铁骑袭扰,还是近些年,这才李世民登基之后,才勉强稳住局势。

现如今在这云州城遇到袁天罡这样的奇人,他心中自然是希望能将其招揽至麾下,为自己增添助力。

可这突然递来的三枚银叶子,有些让他摸不着头脑。

见李恪一副茫然不解的模样,袁天罡拱手正色道。

“见殿下有意为北地百姓造福,袁某愿以毕生所学,为殿下谋划布局,为殿下排忧解难,共同为北地百姓谋得安宁与繁荣。”

“什么?您说你叫什么?”

李恪满脸震惊,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袁天罡微微一怔,随即再次拱手道:“殿下,贫道袁天罡。”

李恪顿时就瞪大了眼睛,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对于袁天罡之名,作为后世人,他是早有耳闻。

他与李淳风两人共同撰写的《推背图》更是名震后世,被誉为中华预言第一奇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光推演出唐朝的国运兴衰,还推算出武则天将会成为一代女皇,更是对后世千年的历史走向,都有着神秘莫测的预测。

一时间之间,李恪心中思绪翻涌。

对于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断人吉凶祸福的当世奇人。

不但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且有意相助,这让他既感到惊喜又倍感压力。

惊喜的是,袁天罡这样的奇人愿意为自己效力,无疑将为自己在北地的发展增添巨大的助力。

有他的筹谋,无论是应对突厥的威胁,还是治理封地、发展经济,都将更有把握。

而倍感压力的是,他毕竟是穿越而来,并不是正版的李恪。

在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袁天罡面前,李恪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担心自己的身份会不会被袁天罡识破。

......

只不过,很快,李恪就平复了自己的情绪。

既来之则安之,如今已然走到这一步,无论如何也不能退缩。

况且,他也有自己的优势和抱负,定能在这大唐中闯出一片天地。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终说服他的理由。

而最终说服他的理由,其实也比较简单,甚至也比较荒谬。

那就是他才改封“燕王”没有多久,就有袁天罡来投,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就是朱棣的翻版吗?

要知道,明成祖朱棣也是有“黑衣宰相”姚广孝辅助。

而一代妖人袁天罡比之黑衣宰相姚广孝,想必只会更胜一筹。

李恪心中暗自思忖,有袁天罡在侧,自己或许真能在这大唐的风云变幻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良久,他定了定神,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郑重的朝着袁天罡道。

“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本王今日得遇先生,实乃三生有幸,先生愿意为北地百姓谋福祉,为大唐的昌盛贡献力量,本王在此多谢先生大义。”

说完,李恪微微躬身,向袁天罡行了一礼。

袁天罡微笑着说道:“殿下过奖了。袁某不过是顺应天意,为天下苍生尽一份绵薄之力。殿下心怀百姓,有王者之风范,这才是袁某愿辅佐殿下,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因。”

当然,袁天罡自然不会告诉李恪真正的原因。

那就是他初次观李恪的面相,虽贵不可言,但乃“英年早逝”之面相。

只不过在其额头之上,有一条若有若无的金线隐隐闪烁,预示着此人将有非凡的机遇与转折。

这才是当时袁天罡拦下李恪的重要原因。

如今,再看李恪,已有“夙彰奇表,天纵神武之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