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同一片星空下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昨夜一场瑞雪,将朱甍碧瓦、玉砌雕栏尽数染白,更添几分纯净与庄严。
日头升起,金辉洒落,雪光与琉璃彩绘交相辉映,整座皇城宛如琼楼玉宇。
自清晨起,庄严肃穆的朝贺大典便在奉天殿前举行。
卤簿仪仗陈列森严,旌旗蔽日。
在京文武百官、宗室勋贵、各国使臣,依品级着朝服,于丹墀之下,依繁复古礼,向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翊钧行三跪九叩大礼,山呼万岁之声,响彻云霄。
朱翊钧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衣纁裳十二章衮服,接受万邦来朝,帝王威仪,震慑四方。
随后就是更具人情味的正旦赐宴于华盖殿举行。
此刻殿内早已灯火通明,暖香馥郁。御座居中,文武大臣、藩属使节按序分列左右筵席。
案上陈列着宫廷御膳房精心烹制的珍馐百味,琳琅满目。
教坊司乐工奏响万岁乐、朝天子等庄严祥和的宫廷雅乐,舞姬们身着彩衣,翩翩起舞,衣袖拂动间,一派太平景象。
朱翊钧已换上一身较为轻便但仍显尊贵的绛纱龙袍,面容在灯火下显得温和了些许。
他举杯,向臣子们致意,说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庆话。
臣子们纷纷离席叩谢,殿内气氛融洽而热烈。
而这场赐宴,唯一不同的就是,皇太子也参与其中,成为了半个主人,给臣工们敬酒。
宴至中段,更隆重的赏赐环节开始。
司礼监太监手持明黄绶带装裱的赏赐清单,高声唱喏。
从白银、绸缎、精米,到玉器、古玩、御酒,依官员品阶和受宠程度,赏赐各有不同。
得到丰厚赏赐的臣子无不感激涕零,再次叩首谢恩,高颂陛下仁德。
期间,自有内阁首辅申时行出列,奏报过去一年的德政,为这喜庆再添光彩。
“陛下!托陛下洪福,去岁各地仓廪充实,漕运畅通,太仓库银……”
“自陛下颁旨推行‘官立蒙学’之制,于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隶四省试行,成效远超预期!”
“各州县皆设官立蒙学,遴选师儒,拨给学田,绅民踊跃。无数寒门稚子得以启蒙开智,诵读圣贤,民风为之淳化。此乃陛下泽被万世之仁政!”
“仰陛下圣谟,此制已定长远之规。臣等议定,自万历二十三年四月始,将逐步推行至湖广、福建等省!”
“规划至万历四十年,使我大明两多数孩童能蒙圣教,学田、师资皆循旧例,务求根基稳固,惠及千秋!”
“好!此乃固本培元之大事,诸臣工当协力推进!”
朱翊钧再次举杯,殿内又是一片歌功颂德之声。
然而,与这文治教化、仓廪丰实的热烈奏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于倭国战事,殿内几乎无人提及。
尽管戚继光、李成梁等将领已率军登陆本州,兵锋直指倭寇腹地的消息,早已通过军报传回,但在这歌舞升平的正旦赐宴上,无论是内阁阁老,还是部院大臣,都默契地选择了回避这个话题。
开疆拓土虽也是功绩,但在许多崇尚“王道”、“仁政”的文臣看来,跨海征伐终究带着“霸道”的戾气,与这正旦吉日的祥和气氛格格不入。
那万里之外的烽火与杀戮,被完美地隔绝在了华盖殿的暖香与雅乐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