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年岁大的这个大叔揉揉肚子,一副没吃饱,想吃又不敢吃的样子。

跟他在一起的还有四口人,一个年岁比他稍微小点的妇人,一对儿年轻夫妇。年轻夫妇旁边也放着一根扁担,两个木头的水桶,水桶里有葫芦瓢。

“呃……大叔去下游作甚?村子里缺水?”朱棣继续问。

“村子不缺水,村子里有井,上回干旱的时候挖的,可救了命了,咱大明朝廷有高人。”

大叔摇摇头,自豪地说一句,又一拍脑门:“殿下问去下游干啥?浇水去了,下游咱家种了地。

地不用管,直接能浇上水,路边的地方又种了紫苏,有二里地那么远。

天一旱,紫苏没人给浇水就死了,咱家隔几天浇一次,让紫苏长。”

朱棣恍然,同时还有不解之处:“大叔你沿着路边种二里地那么远,不怕别人给摘去?”

“别人摘呀!不摘我种它作甚?紫苏叶子防中暑啊!我种上,这不是干旱嘛!路过的人就揪几片叶子。

家里有蒸馍的,多揪一些,回家垫在馍下面蒸,吃着香。

实在不想蒸,洗干净放点盐,当咸菜好吃,我大孙子、孙女都爱吃。

已经被揪下去不少了,还长,再过一个多月,籽出来了,我把籽打下来,卖到百货商店。

别人愿意撸籽就撸,干嚼着能吃,多了榨油。

去年就种了,没有人把籽全给收走,有揪下来搓搓,吃籽的,多数留给咱家。

二里地的路,你走在路上,风一吹,能闻到紫苏的气味,人就精神。”

大叔与朱棣说着种紫苏的目的,根本没想着防别人,反而希望路人摘叶子吃。

朱棣眉头一挑:“大叔你这么做,你觉得划算吗?都给别人了,别人也不认识你,你不觉得亏?”

“亏啥?咱帮了别人,咱高兴啊!浇水的时候,顺便还能看看家里的地长得好不好。等秋后收了,今年种了大豆和高粱,听军士的话,先种高粱,后种大豆,让高粱给大豆遮荫。嘿嘿嘿嘿……”

大叔说着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好!很好!高兴就好!”朱棣点头露出笑容,扭头:“王叔,做一个好点的推车需要多久。”

“殿下喊咱老王就行。”王艺千先提醒下朱棣,叔可不能随便叫。

又回答:“车圈和车条、轴承、猪皮是现成的,用木头当架子,半个时辰做好一个独轮车,若是全木头的,还是半个时辰。”

“木头的轱辘和钢的全做,木头的轱辘做两个,让他们换,估计钢的他们遇到路不平的地方舍不得推。”

朱棣想了下,一个独轮车带三个轱辘,钢的值钱,不管是圈、条,还是轴承,都贵着呢!

“殿下稍等。”王艺千领命找人去做,半个时辰都是多说的,有工具,大家一分工,速度很快的。

不需要尺子,大家嘴上说一下尺寸,每个人就知道自己要做成什么样的,到时候一组合,一个独轮车完成。

队伍里只有几个老工匠,其他的全是徒工,工匠们的孩子,从小开始学,没这个本事不会被带来。

带家人浇水的大叔一听,连忙摆手:“殿下,使不的,咱不要,钢的更不敢要,为什么要给咱车?”

“本王高兴啊!能帮到别人,王叔再做一个桶,两个吧!一个铁皮桶,一个木头桶,能装在车上的。”

朱棣笑着回大叔一句,再补充,这样就不用挑水了,挑水的木头桶很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