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Jenny Austen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这次的第一组第一位出场的女单来自加拿大, 名字叫做Jenny Austen,今年18岁,跟丛澜同龄, 不过由于生日不好,比丛澜晚一年升组。
她技术扎实但是有一点问题——个子过高, 现在已经快一米七了。
与此同时, Jenny Austen的骨架并非是花滑女单选手普遍的小、轻巧, 而是偏向厚重、宽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对于需要做出三周跳跃动作的花滑女单运动员来讲,这是可以阻断她花滑之路的先天条件。
大概正是如此,她将自己的基础技术练得很扎实, 也是难得的Lz和F双对的选手。
国内赛成绩前五, 最好的是去年第三, Jenny Austen的参赛经验丰富, 只不过她国际赛除了Jr时期以外没有站上过领奖台, A级赛起伏不定,最好可以到第八名,最差到过世锦赛的二十三。
孙娅然简单介绍了这位第一个出场的女单选手:“她看上去有点紧张, 在搓手, 这也是她放松自己的一个动作。Jenny Austen的滑行非常有北美特色, 是下了苦功夫的,但表演风格就有些独特了。”
有时候不夸不是不想夸, 是找不到词来夸。
孙娅然顿了顿:“她的技术很好, 每一个动作都做得相对标准。你能从中感受到她的认真。”
【说了跟没说一样】
【我来说, 这位姐可以说是顶着高贵国籍但是没有优待的罕见选手,她P分很干, 比沙漠好一点,大概就是摸着湿一点的沙子那种】
【可能比我们的彤姐要差一点的那种】
不是赛场上的所有欧美系选手都有充足的分数,都不被抓错刃,都被裁判放过,就像是大鹅在索契周期内主推娜塔莉和V、E,其他国家的冰协也是如此。
没有人能把所有的高分都均分给自家选手,因为第一只有一个,能怎么均?
更别说,有的选手与自家冰协关系不近、没有派系、教练组名声不显等等,原因各式各样,还有的就是自己的实力确实不太好,所以最后得到的待遇也是不确定的。
Jenny Austen的技术动作很不错,但节目却是差点意思,有时候甚至会给人一种张牙舞爪的观感。
她的关节不是很灵活,在滑行里对膝盖的运用可以说是差劲了,总有一种蹲不下去的感觉。
但她的滑行是很流畅的,脚下的步法干脆利落。
就好像舞蹈里面,同一个绞柱接撑腰的动作,有的人可以做得流畅自然柔美不失力道,还带有自己的风格;有的人确实完成了这个动作,也符合标准,但就是干干巴巴的,让人看着费力难受。
褚晓彤哪怕早期的肢体动作再少,也能让人看出节目的美;但Jenny Austen不同,她很努力去做,却无法提升节目的观赏性。
所以她的P分干涸,是公认的有道理。
【属于裁判闭眼都没办法给高分的那种】
【不过她技术是稳的,我很喜欢她的认真,那种感觉】
【你说她的P分有没有水呢,这也不至于,但你说水了呢又看不出水在了哪里……】
孙娅然:“她的合乐性不是很好,有些步法是没有卡在节奏上的。有点忽略音乐了。”
很多选手都有的弊端,要么是对音乐不在意,要么是滑high了无法去配合。
不是所有人都对音乐敏感的,能做成丛澜那样的,很少。
第一跳3Lz落冰不稳摔倒,跳接燕式出现扣分项定级为二,除此之外的技术动作倒是还好,GOE加分不高,不过联合转和躬身转都定满了,接续步也是四级。
【来了来了来了,技术回放到了】
【好期待,这是我第一次对蓝莓以外的人如此期待!】
位于比赛场的观众们,基本上也知道了WINGS的存在。
他们的表现就是疯狂地鼓掌。
“加油加油超棒的!”
“快给我看数据!”
“妹妹棒棒哒!”
顺便给这位女单加油鼓劲。
现场的Jenny Austen不是很懂为什么她比完了以后,大家给予的掌声会如此热烈,她听着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失误的委屈一扫而空,与观众致谢后,她滑到了场边,扑到了教练怀里。
如大家所愿,WINGS新技术在花滑赛场上的优势所在,于Jenny Austen的短节目《堂吉诃德》里,首次展现。
技术回放第一个动作是摔倒的3Lz,在慢放过程里,画面左下角出现了三行数据。
孙娅然:“最高点的高度是40.2厘米,远度2.44米,角速度最大为4.46弧度/秒。”
角速度与转速正相关,也就是转速越快,角速度越快。
每个选手的转速不同,自身条件也不同,高远度更是有差异,旋转时有些可能会做延迟转体、有些很快收紧、有些喜欢提前打开等等,不同的因素导致不同的结果,Jenny Austen的3Lz数据是这个跳跃的,下一个3Lz可能会与之有差异,这都很正常。
但大体上,是与这个数据近似的。
不可能出现她的3Lz高度猛然提升变成五六十厘米,也不可能远度成为三米。
所以参考价值肯定是有的,起码对于3Lz这个跳跃是这样。
【Wowwwwww】
【数据!实际的数据!】
【爱死了,我已经能想象到这场比赛的腥风血雨了】
【啊啊啊啊啊居然能蹲到官方给数据的一天!】
虽然想过,也假设过,听到了孙娅然赛前简单提起新技术的作用时紧张过,但真的等到了这一刻,人们还是很激动。
技术粉深挖规则和动作,为的不是好玩,是能够有理有据地分析选手们的技术实力。
测算数据这点,很早之前就有人做了。
日本的电视台还专门做过这样的内容,找了嘉宾来跳跃,测算她的高度远度等等。不过请来的不是知名运动员,而是一些同样在学习花样滑冰的人。
还有从花滑从业者的跳跃数据,去倒推一线选手数据的。
大部分冰迷没有这样的机会,最关键的是,说到底,他们想要知道的数据不是谁私下的训练、哪一个瞬间的跳跃,而是一场实实在在进行的比赛。
比如年初的世锦赛上,丛澜的长短曲的每一个跳跃都是什么样的高远度,有着什么样的轴心。他们更想测量一场比赛,而不是丛澜的一个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