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歧黄之始 (1 / 1)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因为有去年的存粮的维持,加上族人们还会用最大的能力去捕猎采集,所以轩辕部的日子过的不算艰难,至少冬天还是顺利的度过了,存粮不多,但是却能让轩辕有底气开展自己所设想的事业。
首先就是轩辕召集了很多人,想如同华夏一样,在他们的青丘山上,为自己建城,因为是居高临下的形势,所以轩辕认为青丘城只需要建山下短短的一段城墙就足够,能够把敌人短暂抵御在外就行了,剩下的他们完全能够依靠地势解决,而且还能够抵御大型野兽的攻击。
轩辕自从进了华夏城之后,就对华夏的一切念念不忘,他认为自己也是有能力建设出来一座城的。
然后就是华夏的那种房子,虽然不清楚华夏哪里来的那么多石头一样的材料,可以把房子和地面做的那么坚固,但是他们也可以用石头,泥去建房子。
华夏的房子,外面的构造,他牢记在了心里,而广成子,居住的也同样是房子,而不是洞穴,虽然是以木头和茅草搭建成的,但是却让他对于房子里面的构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他也询问过,华夏那种奇特的材料是什么,广成子居然也无法解释,不过却告诉轩辕,泥土也是可以建房子的,他们用木和草建房子,只是为了感受自然而已,就像有巢氏学习鸟儿在树上筑巢,就是学习了自然,而且有巢氏的方法,并不是他们这些人所教授的。
轩辕了然于胸,所以他现在并没有执着于学习制造华夏的那种材料,而是驱使他们轩辕部的奴隶,为轩辕部的族人,建造泥土和木房,房顶就用绵密的茅草遮盖,一层一层的,来阻隔雨水。
轩辕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更多的,是如何学习自然,广成子并没有教授他太多现成的东西,全程都在为他讲“道”,希望他能够通过“道”,来洞察一切。
他们一同同行的人中,歧伯却是学习了一门非常重要的知识,那就是“医”,歧伯懂了人身构造,懂了如何用草木金石来为人治疗伤痛,而不是等待死亡,这就让歧伯和轩辕清楚的知道,原来人,是不应该那么莫名其妙的死去的。
同时轩辕还学习到了长生之法,轩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看智叟的模样,应该不会是假的,轩辕对此有些得意,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会比白风活的更久,白风死了,他依旧会活在世上,发展轩辕部,他不相信华夏会有第二个白风,能让华夏如同现在这样,不断的发展,但是自己却可以。
歧伯回来之后,就开始踏上了不停的寻药之旅,就如同以前的神农一样,只不过现在歧伯找的可不是能够食用的东西,而是把目标转向了那些已经明确知道不能吃的东西。
“道”讲,万物相生相克,人生病,是因为身体里有了不同性质的“邪气”,只要用上与它相反的,能够克制“邪气”性质的东西,就能够治病了,要是自己中毒了,也可以用同样的原理来解毒,所以歧伯非常的大胆,丝毫不惧怕自己会像神农一样,吃到了毒草死亡。
轩辕也学到了足够扎实的理论,可是他现在想想华夏的做法,以及那个可以止血的大蓟,让他莫名有些慌,他觉得白风可能早就掌握了“医”,甚至已经比他们更加的清楚,已经能够运用很多地方药材了。
白风并不知道轩辕已经回去了,他现在已经把轩辕去崆峒的事给彻底的放弃,不再关注了,因为关注了也没有用,只能想着轩辕最好学的是些没啥实际用途的大道理。
乙商他们的队伍顺利的回程之后,白风便让他们把硫磺放到了仓库中,但是考虑到未来他们会存储更加多的硫磺,所以白风便想让工部去更加偏僻,在下风向的地方建造更多的,储放硫磺的仓库,而且相互还得隔的足够远,这样才能避免鸡蛋碎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倒霉事件发生。
同时白风也在筹备着对硝矿的探查,虽然大家都没有见过硝矿,包括白风,但所有人都很清楚,只要储量足够多,那就是矿。
白风肯定不会自己亲自去,于是他安排了工部的匠人,兵部的战士,还有上一次同他一起去的那些战士中的人,来作为这一次行动的向导。
白风已经做好了计划,如果那里真的是个硝矿,那他就要在那里建一个城镇出来,当然,不是大城,只是一个专门为了采硝矿的小镇子,安排上几千人去那里就足够了。
华夏想要发展,肯定不能够一直待在一个地方,虽然说远离了城,就会面对更多的危险,但是,一个几千人,拥有城墙,优良且充足的武器,源源不断的粮食的地方,能有什么危险?
以后的华夏,不可能只有大城池,小镇也是必须要有的,哪怕只是用来做城与城之间的中转站,休整点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既能够充分的开发华夏的领地,还能够让城与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勒马城与华夏之间的距离还是太近了,近到以后可能会相互阻碍发展,但这对于华夏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实力太弱小了。
可是他们下一个准备修建的城池,位置会更远更远,远到距离新城都要好几天的路程,因为只有在那么远的距离的地方,他们才能够有能力把力量向西北渗透,有能力去划分西北的领地,不然的话,白风开发西北的战略就是空无所依的。
所有部门的高层,其实都知道白风的这个想法,但是还没有放在明面上,因为那座新城,至少今年,明年是没有办法去建设的,因为大量人口的涌入,并没有增加华夏的实力,反而是变相的,短暂削弱了华夏的力量,导致华夏在短期内,又得把重心放在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