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唯有小吏心知肚明这天子卫是托,因此又是故意哈哈大笑起来。

紧接着,小吏开始高声回答。

“问的好,这位兄弟看起来憨厚,想不到竟然是假的,你啊你,是个精细人呐……”

“其实你不问也没关系,俺正准备跟大家说清楚。”

“刚才已经讲过,运河工程很大,由于招募民夫干活会给工钱,所以朝廷不再提供免费饭食,然而,干活如果不吃饭岂不是没有力气……”

“因此朝廷决定,运河工地要保障饭食,只不过由于需求庞大缘故,所以要和子民们联合经营。”

“关于这个具体内容,俺要给大家详细讲一讲,老弱妇孺可要用心听好了啊,这是咱们陛下在帮着你们发财哟。”

“所谓联合经营,说白了就是陛下跟子民合伙做生意……”

“由大唐朝廷负责采购粮食,并且提供做饭所需的炊具,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然后呢,交给女人老人负责做饭。”

“运河工地一旦开启,每一段每一天都有几千上万个劳力要吃饭,所以需要架起很多口大锅,需要很多妇孺同时做饭才能满足需求……”

“俺打个比方吧,那位大嫂你上前给大家当个例子。”

“比如这位大嫂,负责了一口大锅,她一天能煮五百碗粥,平价售卖给挖河民夫能收入一千五百文钱!”

“但是,这1500文钱肯定不能全都给大嫂。”

“由于粮食不是这位大嫂出的,锅碗瓢盆也不是大嫂买的,因此,朝廷首先要收回采购粮食的本钱。”

“而咱们陛下规定要平价售卖饭食,意味着一千五百文钱几乎就是粮食的采购钱,所以朝廷收回这个本钱之后,大嫂属于是白干活的情况,但是啊,陛下岂能让子民白白干活。”

“一千五百文钱,其中有十五文钱属于大嫂的,这便是她的收入,但不能视作为工钱,因为啊,她是和陛下合伙做生意……”

“刚才俺打比方,说的是她一天能煮500碗粥,其实大伙心里清楚的很,一大锅差不多就是五六百碗。”

“大嫂她为了多挣钱,肯定不可能熬完一锅就闲着,所以,她会卖力的干活。”

“熬一锅,她就能赚十五文,壮劳力挖河很累,一天最起码要吃三顿,所以,大嫂负责的一口大锅每天至少能熬三次粥。”

“哈哈哈哈,听懂了没,这能赚到四十五文啊,比壮汉劳力的收入还要高。”

“只不过呀,汉子们也别羡慕,因为大嫂她需要操持的事情太多,而你们只需要出力挖河就能赚到钱。”

“比如,她每天要洗一两千次碗,原因很简单,咱们陛下不允许子民的碗筷不干净,尤其是即将夏季,很容易引发病患,运河工地上的人群太过密集,生病传染如果引发瘟疫会很吓人。”

“还有,大嫂每天要想尽一切办法找柴火……”

“她自己捡柴肯定不够用,公公婆婆都得跟着帮忙,即便这样,仍旧还是不够,所以呀,还需要买柴火烧。”

“这开支也有朝廷承担,然而分钱的时候要扣除,一大捆柴火至少要十文钱,大嫂的日收益必然被摊薄。”

“总之一句话,做饭不轻松,费力,劳神,看似比壮汉劳力挣的多,其实细算起来差不了几个钱。”

……

小吏们不厌其烦的讲解,让每一个灾民都听的明白无误。

关于雇佣民夫,关于老弱妇孺的生计,详细到了一捆柴火的开支,每一个细微规定都体现着用心。

这是大唐帝王对子民的仁善。

最后,小吏们齐声高呼,大声道:“父老乡亲们,愿不愿干活?每天都赚工钱,从此过上好日子。”

回答小吏的是山呼海啸般的狂吼。

所有灾民,争先恐后,男丁生怕被抢不到名额,因此全都拼命的往前挤,女人老人则是擦眼抹泪,口中不断念叨着皇帝陛下恩典。

小孩子则是撒欢乱跑,闹哄哄的叽叽喳喳,不断道:“要过好日子啦,要过好日子啦,皇帝陛下,万岁万岁……”

民心如潮,波涛汹涌啊。

……

重新疏通大运河这件事,乃是杨一笑早有的谋划,以前由于资金不够,所以只能想不能干。

而现在,有钱了!

最主要的是,这工程需要庞大的人力,恰好能够以工代赈,让灾民们有钱可赚。

如果站在朝廷大局高度看待,百姓赚钱其实就是朝廷赚钱。

虽然钱是国库掏出来的工程开支,但是百姓赚钱之后必然会花销导致流通……

倘若一千万贯在一年之内流通两次,那么就意味着大唐今年的经济总值高达两千万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