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太子乃是一国之储君,册立并非简单一道口谕就可以。

虽然这是核心重臣一起请奏,并且杨一笑也开口表示准奏,但是,这只能算做私下场合的意见达成。

如果小虎头坐实太子之位,还需要经过非常繁琐的流程。

这将是大唐开国以来第一次的国之大喜……

何谓国之大喜?

何谓普天同庆?

帝王登基是一件,册立皇后是一件,而除了皇帝皇后之外,就只有册立储君能算国之大喜。

打个比方,杨一笑的某个妃子生了娃,这虽然是一件喜事,但不够资格称为国喜。顶多算是皇族之喜,朝臣们如果不愿意恭贺甚至连礼物都不要送。

哪怕是皇后顾朝露生娃,同样也只能算皇族之喜,不配国礼待遇,不够普天同庆。

……

当日夜,后宫中。

重臣们在傍晚之时就已经告辞离去,各家的年轻一代也跟着长辈们出宫,然而由于杨一笑决定立下太子,所以有几个最亲近的臣子仍然留在宫中。

夜深人静,宫门落锁,按说是不允许外人留宿的,尤其是成年男性必须禁止。

可今夜有所不同,家里人要商议大事。

因此杨一笑专门特批,宫门推迟到子时落锁,几个最亲近的亲戚全都留下,参与小虎头的册立筹备商讨。

古代最亲的亲戚有哪些呢?

岳父不算,岳母也不够格……

但是岳父岳母生的儿子反而可以算,古代娘舅的地位在任何时期都是第一等。

一个小孩的爹娘如果出意外死了,家里的大伯或者叔叔也许不愿意养活侄子,但是亲娘舅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看着妹妹生的孩子饿死。

最关键的是,古代法律有规定:爹娘死,舅父承其责,伯叔同族皆可不承责,养或不养只凭心意。

这律法似乎不符合常理,毕竟伯伯叔叔也是至亲,娘舅有责任抚养妹妹遗孤,为什么伯伯叔叔没责任抚养弟弟的遗孤呢?

千万不要以为古代法律是胡乱定的,许多法律都是几百上千年吃亏总结的经验。

古人并不比后世之人傻,制定律法之时充分考虑了人心。

律法之所以规定舅父有抚养外甥的责任,是因为亲娘舅确实能做到对妹妹的孩子疼爱。

可是,伯伯叔叔不一定……

为了吞占弟弟死后留下的家产,民间常有伯叔谋害侄子的例子,并且不是一例两例,而是数量庞大的实例。

所以历朝历代都没有伯叔必须抚养兄弟遗孤的规定,从律法角度而言乃是尽量保证小孩子不被害的预防。

律法不规定伯叔叔抚养遗孤,看似是伯伯叔叔不需要担责任,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没有抚养权,想争夺抚养权力的时候不受律法支持。

所以打官司一定赢不了小孩的亲娘舅。

从这一点就可看出,古代亲娘舅的地位,不但受律法保护列为遗孤第一监护者,而且民间百姓的习俗也把亲娘舅当做第一。

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如此,乃是吃亏总结出来的经验。

亲娘舅,是最亲的亲戚……

……

今夜留在宫里的几个亲戚,正是小虎头的四个亲舅舅。

眼下顾老大在南云,顾老六则是留在了江淮,除了他们两个,剩下的顾氏四兄弟全都来了。

虽然后宫夜里不允许男性逗留,可他们是在亲妹妹的宫殿商议事情,况且,杨一笑也在。

还有两个男性没走,同样留下来商量事情,这俩人暂时不是亲戚,可这俩人全都具备资格。

既不是唐青云,也不是宋老生……

反而是老刘和老崔,这俩人竟然比老唐老宋更有资格。

首先是刘伯瘟,天下皆知的大唐独一份,有着杨一笑亲自给予的特权,夜里允许在皇宫之中喝酒聊天。

其次是崔寒山,按说并不算是最早追随杨一笑的人,可他亲闺女是崔小存,早早就被认定为小虎头的正妻,所以也具备资格,今夜参与商量册立筹备。

除了这几个男性之外,今夜皇宫就没有外人了。

女性倒是来了不少,只不过同样不是外人,比如,皇后顾朝露,比如,所有的妃子……

就连尚未圆房的南云小公主,也搬个小凳子坐在女眷之中,这丫头的脸蛋喜气洋洋,正在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崔小存窃窃私语,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两个丫头捂着嘴偷笑。

杨一笑的大嫂来了,当初杨家村最亲的几个堂嫂也来了,此时也扎堆一起,闲聊着一些家长里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