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陆舟的“故居”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陆舟是睡觉了。
国内此刻天还亮着。
和昨天那份匆忙拿来的临时稿不同,今天的央视却是准备了万字的新闻稿,并且在国际新闻栏目,用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为他与诺贝尔化学奖准备了一个专题报道。
在次日的正式报道中,新闻主持人不但介绍了陆舟的生平,介绍了他的光荣事迹,介绍了他解决的那些难题,更介绍了他在国际上取得的荣誉。
甚至就连他曾经在克拉福德奖颁奖典礼上说过的话,都被那些目光如炬的新闻工作者们重新翻了出来。
“科学改变世界,而数学改变科学。”
现在来看,这句振奋人心的宣言,并非只是一句虚言。
他确实是做到了,而且就在这短短的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他用自己学识创造了一门潜力无限的学科,创造了一个属于华国学者的奇迹,也创造了一个属于人类心智的奇迹。
如果说诺贝尔奖的新闻发布会与官网信息刚刚公布的时候,还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情,那么当宣传机器为此而开动的第二天,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件轰动全国的新闻了。
包括,不是很喜欢刷围脖的小彤,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也在食堂的那台电视机上,看到了哥哥的身影。
事实上,陆舟不是第一个拿下诺贝尔化学奖的华人,在他之前还有一位美籍华人,更早些时候还有一位夷州人,但对于国家而言,他们显然都不值得去宣传。
身为第一位拿着华国的身份证,拿着华国的护照,取得这一荣誉的华国籍学者,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刷新了诺贝尔奖最年轻获奖者的记录,以及成为了世界上首位菲尔茨奖与诺贝尔奖的双料得主……
无论是哪一个成就,都足以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了。
当初劳伦斯·布拉格25岁年少成名,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为了纪念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澳大利亚为他和他的父亲盖了一座博物馆,同时将“布拉格”这个姓氏作为全国年度最佳物理博士论文奖进行纪念。
斯德哥尔摩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获奖者,在他获奖五十周年的时候举行了特别的庆祝活动,并且邀请他本人做了历史上第一场“诺贝尔讲座”。
对于陆舟,这位诞生于本土的诺奖学者,华国更加重视。
不只是因为他现在还没回来,更是因为科教兴国战略是国家的基本战略之一。
盖博物馆什么的太形式主义了,而且对他来说“纪念”还有点太早了。
不过当地的旅游局,倒是提前将他家的那栋房子注册成了文物。哪怕未来有一天小区拆了,那栋没有电梯的老式公寓也会单独留下来,并且由专业人士不断修缮,维持它“当年”的原貌。
当然了,至于具体如何执行,那都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毕竟就算注册了文物,也不存在把屋子里的人从“故居”中赶出去的说法。
至于另一个从中受益的,大概便是陆舟曾经的高中了。
当年陆舟拿下陈省身数学奖和柯尔数论奖的时候,江陵六中便沾了他的光,评了几年都没下来的省重点,就在教育部的重点关注之下,一路绿灯地插队评上了。
现在拿了诺贝尔奖,意义又不一样了。
这不但为江陵六中添了栋新楼、盖了座新体育馆,市委领导下来的政策,更是俨然打算将这座才评上省重点不久的高中,当成江陵市的教育模范工程来打造。
家乡发生的这些事情,陆舟也是在和老爹打电话的时候,从电话里听来的。
当最初听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也是诧异的不行,一时半会儿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陆舟:“爸……”
讲起这两天发生的事情讲的红光满面,老陆笑着说道:“咋了?”
陆舟汗道:“咱家房子都成文物了,对你们的生活不会有什么影响吧?”
“这能有啥影响?就是提前挂个牌子。”顿了顿,老陆笑着继续说道,“对了,昨天你以前高中那个班主任秦老师,还有教数学的马老师,学校的书记,还专程提着礼物上门,来咱家里看望了我和你娘。说实话,这么多年了,我都没想到,你那些老师们,竟然都还记得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