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尼德兰与其他欧洲殖民国家不同的是,它一方面向外拓展殖民地,另一方面从事欧洲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

因为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巨大,并且由于普遍富裕,支付能力很强。

这就使得荷兰发现从事欧洲国家间的海上贸易和自己直接进行殖民地掠夺获利差不多。

由此,荷兰的国家重心完全转向了海洋,他不但从事海上运输,而是几乎垄断了整个海洋事业链从造船到航运,荷兰拥有完整的体系。

虽然只是一个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低地小国,却能在世界海洋上拥有一个时代,这在大陆国家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但在海洋国家看来这再正常不过了,对荷兰来说,他们其实除了海洋之外也别无选择。

荷兰自然资源贫乏,据说是“不太可能养活其八分之一的居民”。

但在“联省共和国”成立后,荷兰由于拥有鹿特丹这个最繁盛的港口而成为欧洲最大的贸易地。

当时,荷兰的造船业位居欧洲第一,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

荷兰的造船技术在当时也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而且由于可以进行规模生产,所以欧洲许多国家为此放弃了自行建造船只而改由向荷兰订购。

与此同时,荷兰还大规模从事海上运输,由于它庞大的造船业和精明的商业头脑。

到17世纪上半叶,荷兰已经拥有商船1.5万艘,荷兰人垄断了欧洲与世界各地的贸易。

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

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是欧洲的贸易中心。

在鹿特丹港内经常有云集了2000艘到港和即将离港的船只,他们来的时候满载而归,离开的时候同样船体沉重。

作为尼德兰还是贸易的重要枢纽和海外总部,巴达威亚当然也有庞大的造船厂。

远离本土万里之遥,尼德兰东印度公司承担亚洲非洲造船和维修任务。

所以在巴达维亚的造船厂在当时亚洲除大明外,他们是最大最完善的造船厂。

这个造船厂就在棉兰岛上,几乎整个岛上都是造船厂。

当接到麾下报告后,朱慈炯立即率兵赶往棉兰。

其实棉兰已经被明军控制好多天了,当时要做的事情太多。

再说大明都有铁甲战舰了,士兵们根本没有在意一个木制造船厂,所以没有向上面报告。

朱慈炯到来后发现,造船厂员工和技术人员都还在,只有一些反抗者被屠杀。

船厂工人中间还有一些华人,他们都是被尼德兰士兵抓来做苦力的。

以华人吃苦耐劳又善于钻研的能力,很快就变成船厂骨干力量。

可是他们只能挣很低廉的工钱,还没有自由,时不时就会遭到尼德兰士兵毒打。

在明军拿下船厂解救他们出苦海,让这些华人非常感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