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我真是服了你了!”

“我是不是不盯着这事,你是不是干脆把成飞就抛在脑后了?”

李星锋缩了缩脖子,没敢接话,只是乖乖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墙面上的细小裂纹。

不得不说,王海猜的很正确。

“咳咳,我又没超忆症,记不住那么多事。”李星锋低声给自己狡辩了一番。

王海无奈的摇头,但也没跟李星锋计较。

毕竟这个老板,他用的比较顺手。

随后,王海整理了下思路,深深吸了一口烟后,才缓缓开口:

“成飞是 1964年成立的,就在咱们蜀地的青羊区,刚成立那会儿,厂房还是临时搭建的,连像样的机床都没几台,主要任务就是生产和维修歼 5、歼 7这两款机型。”

“你也知道,那时候歼 5可是咱们空军的主力战机,天上飞的大半都是它,连国庆阅兵的时候,编队里都有十几架歼 5呢。”

说着,又向李星锋,却发现对方眼神发懵,眉头皱着,像是完全没听过这两个机型的名字。

此时此刻,李星锋脑子里快速闪过不少信息。

关于大夏战机,他熟悉的都是歼 6、歼 8、歼 10,歼16,更加先进的有歼 20、歼30以及歼50。

至于歼 5、歼 7的两辈子了,他还是头一次听说。

“歼 5?”

李星锋皱着眉,眼神里满是疑惑,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我怎么没怎么听过?”

“是比歼6还老的机型吗?”

他对大夏早期战机的了解大多来自后世的纪录片,具体型号早就记不清了,只隐约记得有几款仿制毛熊的机型。

王海猛地翻了个白眼,伸手从工装内侧口袋里掏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航空机型记录”,字迹工整却带着几分潦草,一看就是经常翻阅的样子。

翻开其中一页递到李星锋面前。

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着密密麻麻的机型参数,还有几处用红笔标注的修改痕迹,旁边还画着简单的机身线条图。

“这是老宋说的,我记录下来的,我正想把这本子甩到你脸上。”

“歼 5是当年毛熊提供援建技术搞出来的,1956年就首飞了,后来他们在 1960年撤回援建团队,咱们才自己摸索着改进,搞出了歼 7。”

“说直白点,歼 5就是仿的毛熊的米格 17,歼 7仿的是米格 21。”

“不过咱们在仿制的时候,也加了不少自己的改进,比如歼 7的机翼角度,就比米格 21调整了两度,更适合咱们国家的空域环境。”

随后,王海用指尖指着笔记本上的线条图,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

“成飞就是靠着仿制、组装、试飞、维修这两款战机,一点点的积累经验。”

“从刚开始连零件公差都控制不好,到后来能独立改进机身结构,才慢慢摸到了自主研发的门槛,不容易啊。”

“从 1970年开始,成飞就试着自主设计战斗机了,那款机型叫歼 9,当时的目标是要超越毛熊的米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