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话是这样说,但结果还能怎样?

李斯文明显有备而来,李孝慈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连反驳都说得不利落,他又能怎样?

难道要为了斗气,疏远李斯文这个仙人弟子,大才之人,选择去包庇李孝慈这个,向来看不顺眼的二世祖?

那不是因小失大,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而且今天这出戏早就彩排好了,不过是为了演给文武百官看,从而堵住他们的悠悠众口,让他们挑不出毛病来。

拄着下巴,随口问道:“嗯...对了,刚才李斯文说到哪了?”

王德早有预料,心中为李孝慈默哀一声,拱手回道:“武连郡公携人证、物证前来,已经证明倭国使节之死,实为蓝田公误杀。”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挥手示意王德退下,旋即收拾好心情,怒而拍案站起身来,龙眸圆瞪,手成剑指甩向李斯文,冷笑一声:

";好一个 '; 误杀 ';!李斯文,你可知倭国遣使朝贡,是为向大唐表臣服之心,结果你却闹出一桩人命...";

";陛下!";

一听皇帝这话,魏征暗道一声不妙。

以陛下的往常习惯,若是开始东扯西扯,就是不谈正事,那便是有些大而化小的意思。

可今天这桩案件涉及两国国事,又岂能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哪怕自己出身瓦岗,又素与李绩交好,以李斯文叔父自居,但也绝不可因私废公,放任皇帝胡来,自砸谏官招牌!

其实在如今的大唐,这些不服王化的外邦人,身份地位算不上多高,哪怕是魏征这种刚正不阿的直官,也从心眼里不把外邦人当人。

由于大唐开放包容的政策、愈发繁华兴盛的国力,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邦人前来居住。

但因为这些胡人在长安城中聚众为伙,逐渐成了势力,大唐甚至还颁布过,‘诏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的政策。

严令胡人身着本族传统服饰,不得以任何形式冒充唐人,甚至命令严禁唐人妇女与胡人通婚,违者重罚,株连家族...

由此可见,李二陛下嘴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言论,纯粹是个场面话。

实际上,除了个别特例,如行走的军功章——颉利可汗,其余大多数的外邦人,都不受朝廷重视,哪怕他国来使也不例外。

国强民骄,百姓们看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外来土包子,自然满腔优越感。

而在这样的歧视观念下,就算身为大唐奴籍,但说到底也是自家人,比那些黄发绿眼的外邦蛮夷高贵的多!

在魏征看来,不过是杀了一介倭使,以李斯文的地位与宠信,再怎么重罚也算不得大事,顶多皮外伤。

对李斯文来说,家常便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