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此子有宰相之运,国公之气,着实不同凡响,便是尚未发迹,亦然卓尔不群。

那薛家父子有眼无珠,不识世间大才,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却正好为李家潜龙所用,不令明珠蒙尘。若能得此子效力,平添三分气运,于争霸天下,更占一份先机。

想到此处,通玄道人面色越发和煦:“少郎君游学天下,见多识广,可有出仕之心?”

杨烨摇头道:“小子才疏学浅,不识天下英雄,暂无出仕之心。”

实则他心中正摇摆不定,依他看来,陇右道唯有高楷、李昼这二人,有明主之相,其余不过庸碌之人。

李昼出身世家大族,名望传扬天下,又文武双全,礼贤下士,广交豪杰,已然据有渭、秦、成三州之地,声势惊人。

而高楷唯有兰、洮二州,地狭民少,如今又遭逢钟祁连、皇甫贯二人进犯,腹背受敌,本是风雨飘摇之相。

然而,杨烨对他屡次以少胜多、反败为胜的事迹,颇为赞叹。

何况,高楷出身寒微,又群敌环伺,麾下少有大才,却能于逆境之中崛起,堪称英明神武,不可思议。

即便他一向果断,也不禁犹豫不决起来。

通玄道人不知他心中所想,只以为他自恃才华,不愿草率行事,以免遭人轻视。

便婉转劝道:“少郎君太过自谦了,你虽年少,却有满腹经纶、天纵之才,若要出仕,这天下群雄,必然个个扫榻相迎,倚仗为肱骨之臣。”

“依贫道所见,这偌大的陇右道,唯有高楷与李昼二人,有成就大业之兆,余者皆是滥竽充数。”

“少郎君以为然否?”

杨烨连连点头,这番话,和他所想如出一辙,不禁赞叹:“道长真知灼见,小子深以为然。”

通玄道人微微一笑,忽而话锋一转:“虽则二人皆有明主之相,这高楷,却是有所不如,且身死族灭之日不远。”

他将钟祁连、皇甫贯二人联袂进犯兰州之事,细细说了,其言明辨形势,切中要害,仿佛身临其境,让人不得不信服。

杨烨却莫名听出一丝异样,这通玄道人对此事了如指掌,鞭辟入里,似乎亲自谋划的一般,叫人疑惑。

通玄道人见他沉默不语,继续说道:“反观渭州李昼,已然坐拥三州,麾下文臣如云、武将如雨,戮力同心,共谋大业,诚为明君之相,堪比本朝太祖。”

他言语间对李昼极尽赞誉,颇多溢美之词,更与太祖昔年事迹相比,令人不得不信服。

杨烨却听出他话外之意:“这通玄道人,竟是来为李昼当说客的。”

他不禁想到舅父态度之转变,心中明悟:“必是此人游说,令舅父改了主意,怕是心向李昼了。”

只是,这等择明主而投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怎能听这道人一面之词,就轻易做决定。

杨烨拱手笑道:“道长慧眼识英雄,小子佩服。”

“然这等大事,须得从长计议,还望道长宽宥则个。”

通玄道人并未气馁,他深知这等宰相之才,不是轻易可招揽的,必须徐徐图之,暂且留下一个好印象,等待日后再行拉拢。

“少郎君所言在理,此事可与你舅父商议一番,若愿投李家,我可代为引荐。”

杨烨躬身道:“谢道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