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轻重缓急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譬如吴弘基,建言先派遣兵马击败王威,再击退李元和,最后与李昼决战。
这是先易后难之计,一一攻灭,不必分心他顾,以免被人各个击破。
狄长孙却是反对,认为此计耗时太久,将士们疲于奔命,必然有大败之忧。
况且那李昼颇知用兵,怎会眼看着他们从容应对。必定会趁着大军抗击王威之时,突袭兰州。
此计破绽太多,不为高楷所取。
周顺德却是建言,合兵一处,专心迎战李昼,放任王威与李元和大军进犯,便是河、叠二州丢了,只要能击败李昼,都可再收复回来。
褚登善当即摇头,言语此计太过弄险,将希望都寄托在岷州一处,若能击败李昼,倒也无可厚非。
只是,万一与李昼在岷州僵持不下,进退两难。那王威、李元和趁机大举进犯,岂不是陷入绝境?
各文臣武将争辩不休,难以说服对方,只得把目光望向上首,由高楷决策。
高楷环顾众人,目光转向下首左侧一人:“杨烨,你可有良策?”
杨烨拱手道:“主上,事分轻重缓急,依微臣来看,只需区分出来,便可一一击破。”
“哦?”高楷含笑道,“谁轻谁重,谁缓谁急,这该如何区分?”
杨烨从容不迫道:“王威虽有三万大军,却胸无大志,唯有偏安享乐之心,又已年老体衰,不通战阵,无需多虑。”
“此人为轻,可从缓,只需让沈刺史据城坚守。”
“李元和为李家大将,沉稳有度,麾下两万大军虽少,却不可小觑。”
“其人攻叠州,便是牵制我等兵力,令我军首尾难顾,陷入两相夹击的险境。”
“此人为重,须予以重视,派遣兵马前去增援,襄助孙刺史守御叠州。”
“只要叠州一方,令李元和不得寸进,便可从容应对李昼大军。”
“岷州地势险要,多深山大川,李昼领五万大军来攻,一旦让他得逞,攻下岷州,便可直击兰、洮二州腹地,届时金城危急。”
“此人为急,首当其冲,我军须得倾尽全力,将其击败。”
“李昼若败逃阵亡,便大局已定。王威、李元和二人,可从容应战,携大胜之势,将其一一击败。”
“届时,整个陇右道将再无敌手,尽归主上掌握!”
一席话,掷地有声,将三路大军分析得清晰透彻。众人听在耳中,仿佛拨开云雾,见朗朗青天,不觉赞叹。
吴弘基感慨道:“杨长史满腹韬略,虽居于金城一地,却知天下事,着实明见千里。”
“庙算至此,已臻至境,弘基佩服之至!”
当初,高楷对杨烨另眼相待,破格提拔,顷刻高升至将军府长史,为文臣之首,位在他之上。
他虽对高楷识人之明,深为赞叹,却忍不住有所不服。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士相轻,若不能让他心服,断然不忿杨烨骤然登临高位。
如今,听闻杨烨这一番论断,可谓鞭辟入里、算无遗策,一时间,不禁自惭形秽起来。
众人皆有同感,称赞杨烨大才之余,便是感叹高楷慧眼识英才,不拘一格任用。
高楷淡然一笑,朗声道:“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一齐摇头,面对这万全之策,皆是自愧不如,哪里还有什么异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