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士别三日 (2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鄂州是何情形?”高楷转而问道。
唐检回言:“四位将军领兵,围困江夏,昼夜攻打。”
“但鄂州刺史牛敏守御得当,至今固若金汤。”
高楷若有所思:“看来,这牛敏颇有能耐,并非阿谀奉承之人。”
杨烨颔首:“四位将军允文允武,率七万大军,却迟迟攻打不下,此人必有谋略。”
王景略蹙眉:“这一路兵马遭受挫折,必然助涨梁军气焰,抵抗之心更坚。”
狄长孙建言:“陛下,不如增派兵马,尽快拿下鄂州。”
“不可!”王景略不赞同道,“东西二路兵马,拢共十三万大军,粮草辎重供应已是倾国之力。”
“再增派兵马,必然耽搁农时,与陛下休养生息之策违背。”
按高楷设想,但凡征发大军,必要控制在小范围内,不能迁延太广,以免动摇国本。
这数年来,劝课农桑,好不容易有些成果,绝不能一朝掏空。
狄长孙拧眉:“若不增派兵马,这样迁延下去,恐怕士气跌落,于战事不利。”
王景略拱手:“不如让李刺史为主帅,前去相助。”
高楷摇头否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我们远在长安,不知江夏具体情况,就不要擅自插手了。”
“何况,伯当、建兆、郭恪、兴宗,他们都是当世大将,必能随机应变,拿下鄂州。”
倘若这四位大将联手,都对付不了牛敏,那也不必妄言一统江南了。
“陛下所言极是!”徐晏清赞同,“他们只是一时受挫,又非兵败,我们不必太过紧张。”
杨烨附和:“我等静候捷报即可!”
“是!”群臣纷纷点头。
千里之外,鄂州,江夏城。
吴伯当问道:“牛敏可愿投降?”
郭恪摇头:“我屡次去城下招降,但他不为所动。”
吴伯当眉头紧锁:“他竟如此顽固?”
按照陛下吩咐,先礼后兵,能招降者一律招降,以免徒增杀戮。
然而,这牛敏吃了秤砣,铁了心,毫无投降之意,反倒坚守城池,誓与江夏共存亡一般。
张建兆恼怒道:“此人冥顽不灵,破城后,定要取他项上人头!”
吴伯当叹了口气:“听闻,西路兵马捷报频传,接连拿下岳州、潭州,陛下得知,大加赞赏。”
赵喆、苏行烈、褚俊三人,连战连捷,一路高歌猛进。
他们却困在这江夏城外,毫无破城迹象,两相比较,怎不叫人焦急?
郭恪亦然叹息:“本以为这牛敏是个泛泛之辈,没想到,他竟腹有韬略,把江夏城守得如铁桶一般。”
张建兆急吼吼道:“依我说,不该和他磨叽,他既不降,就把七万大军尽数压上。”
“我就不信,区区一座小城,挡得住我大秦兵锋!”
他可不愿在此滞留,只能眼睁睁看着西路兵马旗开得胜,得陛下封赏,他们却徒劳无功。
吴伯当沉吟不语,忽又问道:“刘兴宗去了何处?”
郭恪回言:“就在不久前,他扮作斥候,亲自去探查梁军粮道,发觉蛛丝马迹,便去追索了。”
“因此,未来得及禀报。”
张建兆讶然:“这牛敏,把粮道藏得神不知鬼不觉,斥候探查多日亦一无所获,刘兴宗如何探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