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压轴节目《灯火里的中国》开演前,余泽轩猫着腰往观众席塞小灯笼。

沙瑞金趁黑往裴景铄手里塞了个机关灯笼——展开竟是"反对铺张浪费"的标语。

"书记您这......"裴景铄哭笑不得。

"跟年轻人学的。"沙瑞金笑着点亮灯笼,暖黄光晕里映着余泽轩手绘的卡通版的代表们。

当全体演员登台谢幕时,余泽轩启动了终极创意——三百位观众同时展开红绸,拼出巨幅手工党徽。

虽然东北角缺了个口子(某处长错拿成妇联的粉色绸布),但漫天飞舞的皱纹纸红花完美弥补了缺憾。

"同志们!"沙瑞金即兴跳上指挥台,"这就是我们要的——"老书记突然卡壳,余泽轩在台下举提词牌狂晃。

"既有传统底色,又有创新亮色!"沙瑞金精准捕捉到提词牌内容,顺手把余泽轩拽上台。

“咳咳,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迎佳节,共话发展。值此喜庆时刻,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根基,更是一个省份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当前,我们正处于种花家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处理好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关系,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命题。

借此机会,我想围绕"守文化根脉、扬时代新声"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一、深刻认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种花家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正是因为我们始终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智慧。

领导人指出:"种花家优秀传统文化是种花家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对于我省而言,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未来的资源。

我省是文化大省,拥有千年古城、百年商埠、红色圣地、非遗瑰宝。我们的木版年画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烟火气,传统戏曲唱响了南北交融的韵律美,革命旧址诉说着英雄辈出的峥嵘史。

这些文化瑰宝,不是束之高阁的展品,而是滋养当代的精神沃土。但也要清醒看到,部分文化遗产面临传承断代、活化不足的挑战,一些文化创新存在形式大于内涵、模仿多于创造的倾向。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两创"方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既要敬畏传统,深挖文化精髓;又要立足当下,赋予时代内涵。

例如,某市将传统刺绣技艺与数字技术结合,开发出动态非遗展示平台;某县依托古村落打造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让游客"穿越"千年感受耕读文化。这些实践启示我们:传统与现代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交相辉映的协奏曲。

二、以创新思维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当前,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5.2%,但对比先进省份,仍存在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破解这些瓶颈,需要以"三个融合"为抓手:

一是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为文化插上腾飞之翼。要加快建设省级文化大数据中心,支持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在文博展览、文艺创作中的应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