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人事局的王局长是来汇报各个市直单位四十五岁以上干部职工分布情况的。

并不是高军辉想插手组织工作,而是普通的干部职工管理权本来就在人事局,虽然组织部对人事局有指导权,但管理权在政府这边的。

因为明年公务员法要正式实施,以后想进公务员,就只有走招考这一个途径了,而高军辉的意思就是摸清情况,然后跟江宏图商量一下,要不要提前招一批人进来,或者把一些手续不太正规的干部转正公务员。

因为一旦要走招考手续,到时候就麻烦了,而且正式招考的话,一般进来的都是学生居多,这些人想要在工作方面能够挑大梁,没个五年八年的肯定不行的,一旦一个单位干部职工年龄段比较集中,一下子退的人太多,会影响到工作的。

所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必须是几年一个梯次,形成培养体系。

他这么一说,杨辰也想到了县里,似乎也该摸摸底看看,这种情况如果严重的话,也需要提前招录人或者转正一部分人。

但是这个口子又不能开的太大,造成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特别是公务员,应该是一个单位的主力或中坚力量,而不能出现一个单位公务员坐着、事业编的人看着、临时人员干着这种情况。

所以要转正人的时候,就要把实实在在干活的人转正,而不是谁跟一把手关系好谁送的礼多转谁。

这个操作有点难度,你让各单位把名单给你报过来,怎么核实?谁去核实?核实的人被欺骗了,或者核实的人跟对方狼狈为奸怎么办?

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公开,把名单全部,接受监督,但依然会存在整个单位都迫于领导的淫威而不敢举报的情况,那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你派人下去了解情况,也是想让认为不公的人进行举报的。

只有举报,才能掌握到真实的情况。

如果没有一个人敢举报,那上面的人就永远不可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为什么不敢举报,怕打击报复,这就是最根本的理由。

这就又到了泄露举报信息的环节。

要求实名吧,怕泄露会导致人不敢举报。

不要求实名吧,那虚假举报信息太多,根本不知道哪条是真的。

所以杨辰想了想后,觉得还是宁缺毋滥,大多数单位实际上不是缺人,而是缺干活的人,这样的话,人少点反而不是坏事。

等王局长走了以后,高军辉对杨辰问道:“有什么感想呀?”

杨辰没有表达的欲望,也没有什么真知灼见,就摇了摇头:“没有,我们县里的财政供养人员比例不算太高。”

刘阎贺三家他们除了靠煤矿敛财,还真没有怎么折腾,也不能说把县里弄成个烂摊子了。

就说这个财政供养人员比例,按总人口和财政收入,都有一个比例,超过一定比例就是非良性的。

高军辉其实想跟杨辰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的,只不过见杨辰不愿意多说,只好把话题转入他叫杨辰来的目的。

“小杨,这次叫你过来,是我和江书记两个人共同的意思,只是江书记刚好有事,所以让我跟你商量一下。”高军辉的语气倒不是多郑重,但也非常认真。

只是让杨辰点难以理解,你们两位领导叫我来干什么,总不可能是提拔我的,一定是有什么难办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