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6章 制衡蒙古(下)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听闻话题事关自己长子额哲,一直在强装镇定的叶赫那拉.苏泰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慌乱,一双洁白的玉手下意识摸向朱由校的臂膀,脸上满是哀求之色。
依着他们蒙古人的传统,每逢两个部落互相倾轧,获胜方便会以车轮为标准,男性凡是高过车轮者,便会予以处死,矮于车轮者则会默许其存活。
而人高马大的额哲明显超过了此等标准。
"尔等觉得京师如何?"在娜木钟等妇人略显惊喜的眼神中,沉吟许久的朱由校终是缓缓出声。
在林丹巴图尔于"起辇谷"服毒自尽之后,额哲作为其长子,在某种意义上便是新任的蒙古大汗,于蒙古人心中享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以朱由校的心性,断然做不出来"放虎归山"的愚蠢之事。
娜木钟作为深受察哈尔部族人爱戴的蒙古大妃,自然不是蠢人,顷刻间便听懂了朱由校的言外之意,眉眼间涌现了些许喜色,惊喜道:"京师富庶繁华,自是草原上比不了的.."
虽说自己的丈夫也曾征调无数能工巧匠,于草原深处修建了"察罕浩特",并曾短暂占据了明廷修建的"归化城",但这两座城池的规模纵然与扼守塞外的九边重镇都远远不如,遑论是作为大明权力中枢的京师。
乱花渐欲迷人眼。
她们这些人虽然是林丹巴图尔的妻妾,于草原上的地位尊贵异常,但京师的富庶和繁华,仍是令其惊叹不已,只觉自己好似"井底之蛙",平白蹉跎了十数年的岁月。
"既如此,朕便在京师赏个宅子,令额哲好生住着,日后也不用在草原上风吹日晒了。"对于娜木钟等人的回答,朱由校没有半点意外,毫无波澜的声音也听不出息怒。
人力终有穷尽时。
朱由校内心有着清楚的认知,纵使辽东军成功于"起辇谷"埋伏了率众西迁的察哈尔部,并俘虏了大量部众,但也难以深入漠北,全歼余下的蒙古部落。
放眼中国的历史长河,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即便是强汉盛唐,也未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等祸患,反倒是满清在入关之后,成功解决了虎视眈眈的蒙古部落。
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原因。
首先,满清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教训,并未对蒙古部落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而是效仿中原王朝针对地方土司的政策,对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分别划分疆域,先行各自游牧范围,杜绝蒙古部落通过互相吞并的方式,逐渐壮大。
第二个原因,满清统治者通过封王和联姻的方式,拉拢各个蒙古部落的首领,消除蒙古部落对于中原王朝的敌视和窥伺。
第三个原因,则是在蒙古草原大肆宣扬宗教之说,赋予宗教喇嘛诸多特权,从而间接改变蒙古鞑子的彪悍民风。
同时,满清统治者还坚持中原王朝对于各地土司"畏威而不怀德"的态度,于蒙古草原驻扎军队,使其能够在侧面震慑蒙古王公。
恩威并施之下,终满清一朝,野心勃勃的蒙古人都没有对满清造成太大的威胁,反而还成为其"开疆扩土"的急先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