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春雷反攻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在战争年代,最不值钱的,就是沦陷区的纸币。而最保值的,永远是硬通货和实实在在的物资。
一时间,无数的商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和独立旅的贸易公司联系。大量的粮食、布匹、药品,开始源源不断地,从敌占区,流入了根据地。
冈村宁次的经济封锁,被这条看不见的“地下经济走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而赵刚的“减租减息”和干部培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当贫苦的农民,第一次从八路军的手里,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产时,他们爆发出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拥护和热情,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比拟的。
他们踊跃地参军,积极地生产,主动地为八路军站岗放哨,检举敌特。
刚刚解放的平原地区,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稳定了下来。一个个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基层政权,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
最让冈村宁次头疼的,还是那些“反正”的伪军。
在独立旅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感召下,河北平原上,超过三十多支、总兵力近两万人的伪军部队,宣布“起义”,接受独立旅的改编。
他们虽然战斗力不强,但却像一颗颗钉子,牢牢地楔在了日军的占领区里。他们占据着县城和交通线,名义上是“维持地方治安”,实际上,却成了独立旅安插在敌人心脏地带的“前哨站”和“情报网”。
冈村宁次气得暴跳如雷,几次想派兵“剿灭”这些叛军。
但这些伪军,都学得非常狡猾。日军大部队一来,他们就立刻放弃县城,化整为零,躲进青纱帐。等日军一走,他们又重新冒出来。
冈村宁次被搞得不胜其烦,焦头烂额。他发现,自己的“囚笼”,不仅没困住八路军,反而把自己给困住了。
就在根据地内部,一片欣欣向荣,外部环境也大为改善的时候。
一只意想不到的“凤凰”,从东南方向,飞了过来。
这天,张合接到了来自胶东军区的一封绝密电报。
电报的内容,让他大为意外。
电报称:有一支来自南洋的、由爱国华侨组织的“抗日义勇军”,约五百余人,在海外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一台完整的、小型的西药生产线设备,准备回国抗日。
但由于南方战局糜烂,他们无法在国军控制区登陆。听闻独立旅在华北声威大震,他们希望,能从胶东半岛登陆,然后取道河北,前来太原,加入独立旅。
随电报附上的,还有那批武器装备和设备的详细清单。
当张合看到清单上的内容时,即便是以他的沉稳,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武器装备里,不仅有五十挺当时最先进的、德国造的MG34通用机枪,两百支MP40冲锋枪,甚至还有十门80毫米迫击炮和配套的炮队镜、测距仪。
这批武器,足以将独立旅的一个主力团,从头到脚,武装成一支欧洲一流水准的机械化步兵团。
而那台小型的西药生产线,更是无价之宝。
它意味着,根据地,将从此拥有自主生产盘尼西林(青霉素)等救命抗生素的能力。这对于一支常年处于战争状态、伤员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军队来说,其战略价值,甚至超过了那批武器本身。
“真是天助我也!”周卫国看着清单,兴奋得直搓手,“旅长,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啊!咱们必须得把他们安全地接回来!”
然而,张合的脸上,却没有太多的喜悦,反而多了一丝凝重。
“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他指着地图,在从胶东半岛到太原的这条路线上,画出了一条长长的红线。
“这条路,长达一千多里,要穿越整个日军重兵布防的山东和河北。五百多人,带着这么一批扎眼的宝贝,想从这里平安地过来,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且,”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只‘凤凰’,为什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们刚刚打赢了‘春雷’攻势,声望达到顶峰的时候来?为什么他们不去重庆,不去延安,偏偏要舍近求远,来我们太原?”
楚云飞也看出了其中的蹊le:“张兄的意思是……这背后,可能有诈?”
“是不是诈,现在还不好说。”张合摇了摇头,“但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他沉思了片刻,下达了决心。
“回电胶东军区,告诉他们,我们欢迎南洋的爱国侨胞。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人,可以过来。东西,必须暂时留在胶东。”
“同时,”他看向楚云飞,“云飞,这次的迎接任务,非你莫属。我要你,亲自带一支最精锐的特战小队,化装潜入山东,去摸清楚这支‘义勇军’的底细。”
“记住,你的首要任务,不是去接人。而是去查清楚,这只飞来的,到底是真心抗日的‘凤凰’,还是……一只披着凤凰皮的‘黄鼠狼’。”
楚云飞领命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从“幽灵”部队和原特战大队里,挑选了二十名最精干的队员。他们换上便装,化装成一支从山西去关外贩货的商队,悄无声息地,踏上了前往山东的秘密交通线。
一路之上,虽然盘查严密,但在敌工部沿线内线的帮助下,他们有惊无险地,穿越了日军的层层封锁,于半个月后,抵达了胶东根据地的首府——莱阳。
胶东军区的负责人,对楚云飞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楚云飞同志,你们独立旅,可是给我们整个华北的敌后战场,都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啊!”军区司令员紧紧地握着楚云飞的手,由衷地赞叹道。
寒暄过后,楚云飞立刻切入了正题。
“司令员,关于那支南洋义勇军,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提到这个,司令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复杂的表情。
“说来也怪。”他皱着眉头说道,“这支义勇军,是在十天前,乘坐一艘挪威籍的货轮,在青岛附近的-个小渔港,秘密登陆的。我们的人,按照约定,去接应他们。人,是接到了。东西,也确实如清单上所说,一样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