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敲门探路 (2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李维接过,没立即看,随手放在桌角一叠文件上,微笑道:“好,好,我一定认真学习。你们动作确实麻利。中试平台建设牵涉面广,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推进啊。”他话锋自然一转,“其他兄弟单位,比如工信厅那边,有什么初步反馈吗?”
“刚去过工信厅刘文杰科长那里,”周正如实回答,“刘科对选址产业集聚区和分类建设的思路表示认可。”
“哦,文杰同志动作也快。”李维点点头,笑容不变,“他的意见很重要。我们科技厅内部也需要好好消化一下,特别是成果转化处、基础研究处、科研机构管理处几个相关处室,都要听听他们的声音。毕竟,平台建起来,最终还是要服务于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嘛。”他瞥了眼桌上的方案,“这样,方案先放我这里,我尽快组织内部小范围讨论一下,有什么初步想法,再及时和你们综合六处沟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正清楚这是李维惯用的“拖”字诀,表态极其谨慎。他起身:“好的,麻烦李处长了。”
最后,周正转向走廊另一头的成果转化处。处长吴启明办公室门大敞着,他正对着电话,声音洪亮带着火气:“……中试环节卡脖子!光有论文顶个球用!转化不了就是废纸!平台建设必须提速!不能再议而不决!”
瞥见门口的周正,吴启明对着话筒快速说了句“回头再说”便挂了,招手道:“小周?进来坐。”
周正递上方案。吴启明是个急脾气,接过来直接翻到核心建议部分,目光如炬。看到“政府主导建设基础共性平台”、“建立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等关键条目时,眼睛一亮,手指重重敲在纸面上。
“这就对了!”吴启明嗓门洪亮,“有些平台,特别是涉及公共安全、环保这些硬骨头的,市场就是不愿碰、不敢碰!政府不兜这个底谁兜?还有这个收益分配机制,不把研发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平台建得再漂亮也是空架子!”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周正,“你们这思路,我举双手赞成!核心就是要压实政府的主导责任!对了,计划处李维那边什么态度?”
“刚向李处长汇报过,”周正回答,“李处长表示需要科技厅内部研究讨论。”
吴启明鼻子里哼了一声:“研究讨论?效率!现在企业是嗷嗷待哺!你们综合六处能主动牵头推动是好事。我这边全力支持!有什么需要我们处配合协调的,你直接开口!”
傍晚,综合六处办公室灯光亮着。陈志远和周正对坐着,交换白天跑下来的情况。
“两边情况基本明朗。”陈志远捏了捏眉心,“科技厅线:李维打太极,吴启明力挺但要看李维协调结果,刘文杰支持但焦点在钱和科技厅态度。我那边:金融办韩梅副主任认可方向但点明了协调的硬骨头,财政厅钱有福副处长对风险缓释资金和统一平台的钱袋子问题高度警惕,银行和担保机构那边还没深入谈,估计也绕不开钱和责任。”
周正翻着笔记本,划出重点:“核心阻力很清晰:钱从哪里来,责任谁来担,部门怎么协调。中试平台这边,政府主导部分需要财政真金白银投入,市场化部分初期也离不开补贴和政策扶持,科技厅内部对资源如何分配本身就有分歧。应急转贷那边,风险缓释资金需要财政既出钱又担责,统一平台建设需要投入和强力跨部门协作,好企业名单制度依赖多部门数据共享和联合认定机制。”
“王处判断精准,方案只是第一步,探路石。”陈志远目光落在修改稿上,“门敲开了,门后是沟是坎也大致探明。接下来,得把这些实实在在的阻力点、协调的难点,更清晰、更有分量地整合进方案里,争取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和推动力。同时,方案本身的表述要更滴水不漏,解决路径的设想,哪怕只是方向性的探索,也要写得更具体可行。”
他拿起笔:“来,我们重点改这些硬骨头部分。把各部门可能的顾虑点、他们需要上级明确的支持条件,都补充进去。把‘需要协调’具体化,探索设立’、‘试点推进’这些柔性表述,精准地用在最敏感的改革措施上。”
灯光下,笔尖划过纸页,沙沙作响。方案出去转了一圈,带回来的不只是修改意见,更是一张标明了暗礁与险滩的前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