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番外四:双向靠近 (1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
“……据本市气象局最新消息, 今日早上七点发布红色暴雨预警,预计将会出现短时特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请市民注意出行安全……”
早餐店里的旧电视机播报着天气预报, 风扇蒙尘的扇叶呜呜转着, 和灌木丛中的蝉鸣声融为一体。乐知时吃完了最后一口素汤粉,热得额头冒汗。一抬头, 见叉着腰望向店外的老板感叹道:“这鬼天气,热死人了, 还特大暴雨呢。天气预报真是胡说八道。”
他也站了起来, 背上书包往外走,骑上了自己的单车。视野内是大片大片深深浅浅的绿, 仲夏的风卷着潮湿的、热乎乎的空气拂上脸和身体, 皮肤好像被贴上粘稠的一层膜。还只是清晨, 光线里藏匿的热度就已经初露锋芒, 日光反射在玻璃大楼, 把除斑驳树影以外的一切变得炙热而煞白, 仿佛影像失真。
的确不像是会有暴雨的天气。
到了教室,大家早早地就把空调打开,骑车出了汗的乐知时猛地进了空调房, 下意识摸了摸手臂, 坐下来翻开自己的书。
同桌借走了他的英语作业, 还夸奖他的创意节作品好看。
“谢谢。”乐知时低头看笔记,想背书, 但脑子里却想到昨晚在楼下吃宵夜时,对宋煜说的、很可能不会被他放在心上的邀请。
事实上可能连邀请也称不上,他只是在喝绿豆汤的时候提了一嘴今天创意节会换一批学生作品, 上面有他的创意画,还有蒋宇凡的摄影作品。不过当时也只有蓉姨和宋叔叔对他的作品表示出了解的热情,宋煜安静地喝着,一个字也没说。
后来乐知时忍不住,又问他:“哥哥,你明天是不是有体育课?”
宋煜点头,然后问他怎么了。
乐知时说没什么。过了几秒,又找了一个理由,说想看宋煜的某本书。
“被借走了。”宋煜回答。
本来也不是真的想看,所以乐知时很坦然地点了点头,“好吧。”
他只是想确认宋煜是不是会上体育课。
因为从高中教学楼到操场的路线,是要经过创意节的展出地——小喷泉广场的。
“今天好像要下雨。”同桌抄作业的速度惊人,感恩戴德地把练习册递给乐知时,“你带伞了吗乐乐。”
乐知时回过神,点了点头,“我抽屉里一直有一把。”
“那就好,不过感觉用不上。今天太阳好大。”
开了空调的教室像一个大的速冻柜,让他和外界的温度隔绝,思绪很钝,体感也变得不灵敏,很难感知到外面的变化。乐知时怕热,所以一步也没有离开教室。
比他更厌恶高温的宋煜却不得不在第三节课的时候离开了冷气,很丧也很被动地去参加体育课。阳光虽然比早上的时候稍小了些,但闷得要命,像湿毛巾搭在脸上。
拧一把这座城市的空气,恐怕都是湿淋淋淌下来的水。
“我一会儿占个好点儿的球场,”秦彦揽住他的肩膀,“哎要不先买个雪碧吧?”
宋煜嫌他身上热,推开了秦彦,“热,不想打。”
“不行!卧槽你不打我怎么赢?你堂堂一个男高中生,怎么可以不打球?!”
他又一次开始了死缠烂打式哀求,一路从教学楼到主干道,再到关了喷泉的喷泉广场。
秦彦的视线被眼前的作品展吸引,“今儿是不是又换了一波?哎这个剪纸不错……没有我们高二的吗?”他看得快,走马观花,一回头看见宋煜停在了某个架子前,看得出神,不觉有些奇怪,“你看什么呢?”
“没什么。”宋煜转头,跟着秦彦离开了。
大夏天,他们还是被体育老师逼着绕操场跑了两圈。跑完之后宋煜就兀自走到操场边缘的自动贩卖机,买了一瓶冰水,灌了几口,心里的闷才少了些。秦彦拉了几个男生打三对三,因天气太热想速战速决的宋煜打得很猛,以至于对面的三个还以为他是精力过剩。
“卧槽,又进了一个!”秦彦像个在场上摸鱼的啦啦队队员,给宋煜大力鼓掌。
球落地,宋煜抓着衣领扇了扇,潮湿地空气流进他的衬衣里。天色暗下来仿佛是一瞬间的事,乌云很快占领了整片天空。
他伸出被篮球弄脏的手,向上摊开,似乎在等什么。
“宋煜,继续啊!”
“太热了。”宋煜转身离开球场,“我去洗个脸。”
秦彦觉得他莫名其妙,“你也太爱干净了,一会儿再去不行啊。”
但他从来都拦不住宋煜,只能看着,怪的是他没有直接去足球场后的洗手间,而是出了铁丝网圈起来的体育场,往外走了。
浅灰色的水泥地面上出现深色的暗点,一颗接着一颗。出了操场,宋煜步子快了些,后来直接跑了起来。教学楼里的英文朗读声穿过郁郁葱葱的树,穿着白衬衫的宋煜在树影下奔跑,最后停在展览区的某个架子前。
他微微喘着气,盯着架子上贴着的、写有[初二(8)班乐知时]的纸条。
雨开始下起来,透过云层和树的缝隙,滴在宋煜的肩膀。
本来想直接拿走,但他忽然间看见自己的手掌,沾上篮球上的灰土,很脏。于是他没有碰画,手握住架子的木条,举了起来,贴了画的那一面朝里,在雨下得更大之前,离开这片无人的小广场。
雨水将宋煜的后背淋湿,半透明的白衬衫包裹着少年微凸的肩胛骨。他进了初中部一楼的楼梯通道,用手背稍稍擦了一下额头的雨水,又低头,检查画有没有淋湿。
好在他去的及时,画上只沾了最初的几滴雨。这是乐知时画的雨中繁华的城市,但如同摄影双重曝光的技巧,车水马龙的都市映着隐隐约约的一片湖。
标题是——无处可归。
宋煜握着画架,从远离乐知时教室的另一个楼梯口上楼,楼梯的光线变得晦暗,在空气里隐隐的水汽中折射出回忆的倒影。
他好像看见六岁的乐知时蹲在屋檐下,指着地上漫起的、几乎要淹没一级台阶的水,问宋煜:“小煜哥哥,为什么一下雨地就会淹水?都快没过我昨天用石头堆的小塔了。”
那时候的宋煜也试图给他解释:“因为我们这里本来有很多湖,可以蓄很多水。但是为了建更多的房子,他们就把湖填了变成地,蓄不了水了。”
小小的乐知时蹲在地上,长长地哦了一声。
“所以是雨没有家可以回了。”
当时的宋煜只是觉得乐知时一窍不通,和他多么科学地解释一件事,他都有自己奇奇怪怪的理解。
但此时此刻,回忆起关于他的童年记忆,宋煜还是忍不住勾起嘴角。
这些出现在乐知时脑海中的奇思妙想,大都来源于与宋煜的朝夕相处。
课上到一半,忽然听到同桌说外面下雨了,乐知时如梦初醒,想起自己的画还在外面。他飞快地扭头,朝坐在另一组的蒋宇凡瘪了下嘴,露出一个可怜的表情。同样作品淋雨的蒋宇凡也朝他递了一个心碎的表情,然后用肢体语言和嘴型告诉他,下课之后去拿。
雨越下越大,玻璃窗被水滴拍打,淌满了透明的雨线。乐知时的心情有些低落,并不完全因为自己的画可能会被淋透。
很少见的,乐知时把手伸到抽屉了,摸出手机,屏幕亮起,但上面没有显示任何消息。
宋煜没有给他分享观后感,说明宋煜根本没有看到。
但他很快又否定这推论,因为即便宋煜看到了,也不会和他分享任何观后感。
“卷子讲不完了,就讲到这里吧,下课了你们订正一下错题,晚自习继续……”
老师还在讲台上说话,但打铃的第一时间,蒋宇凡就直接从教室前门冲了出去。一直握着伞的乐知时有些犹豫,看到又有几个人走,他也跟着他们,低着头混出去了。
初二(8)班的门挨着楼梯口,他们飞快地跑下去,自带的风破开粘稠的空气。看见蒋宇凡准备直接冲进雨里,乐知时大喊了他的名字,撑开伞,带着他一起跑去小广场。
“我的相片我的相片我的相片……”蒋宇凡一路念叨,走过去才发现每一排架子都蒙上了一层透明的浅蓝色防水布,他还是不放心,拉着乐知时去检查,果然看到了自己拍的相片,完好地被罩在雨布下。
“幸好他们反应快,不过我的相片本来就有塑封,你的画比较危险,去看看。”他拉着乐知时的胳膊往里去。
乐知时的眼神也搜寻着自己的画,可真的走到之前摆放的那一处,却发现那里空了一块。
“我的画呢?”乐知时喃喃说。
蒋宇凡检查了一下左右两边,的确都不是乐知时的,中间正正好好少了一个,“你确定是在这儿的?”
乐知时点了点头。
“太奇怪了。我们再找找吧。”
两人把这一排挨个看了一遍,也不见乐知时的。作品展的摆放都是一个对着一个,很规律,明显在这个画架方阵里就是缺了一个。
乐知时的心好像也缺了一小块,仿佛被人偷走了。他表面镇定,内心失魂落魄,失望之下赶在下节课的铃声前回到教学楼。
蒋宇凡一步并两步上台阶,率先走到三楼楼梯口,嘴里说着:“怎么会有人偷画啊,那——么大一个架子,怎么说不见就……”
他忽然噤声,话锋一转,看着自己教室外的那条走廊,对身后的乐知时说,“好多人。”
乐知时也抬头望去,的确很多人,“怎么都围在我们教室后门……”
“走,去看看。”蒋宇凡一副兴致勃勃看热闹的样子,乐知时虽然心情不佳,但也还是跟着他去了。
那群人里的好几个同班同学先看到了走过来的乐知时,笑着冲他招手,“哎,这不是乐乐吗?”
“你好厉害啊!”
乐知时一头雾水,拥挤的人仿佛都为他分散开。
摆在教室后门的,是他遗失的画架,上面的画完好无损。外面下着那么大的雨,这幅画仿佛没有沾湿分毫。
“怎么跑这儿来了?”蒋宇凡问其他人,“谁拿过来的啊?”
“没看到啊,下课出来溜达就看见摆这儿了。”
“你第一个出来都没看到啊。”
蒋宇凡抓了抓头发,“我们从前门直接跑去楼梯了。”
乐知时还沉浸在迷茫之中,上课铃声响起,他最终还是把这莫名消失又莫名出现的画架搬回了教室,放在空调旁。
雨越下越大,一整天都没有停。临近期末,大家中午都选择留在教室午休,乐知时也是一样,他算题算得有些困,趴在桌子上睡了半小时,醒来的时候雨更大了。有人开了门,隔绝在雨里的房间忽然涌入躁动的雨声。
乐知时发懵,对着黑板缓慢地眨眼。
蒋宇凡跑到了他跟前,手撑在他的桌面上,“乐乐,我知道是谁帮你弄的了,说不定就是哪个暗恋你的妹子,惦记着你的画,就偷偷帮你搬上来了。”
“嗯……”乐知时目光缓慢地聚焦,“她不上课吗?”
“可以请假啊。”蒋宇凡的手指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手指敲着桌面,“看这架势不对请个假去帮你搬画架,多浪漫啊。”说完他又自言自语,“不过一点痕迹都没留,还真是暗恋。”
乐知时低头,看了一眼抽屉里的手机,多了一些消息,但依旧没有他想看到的那个名字。
“好吧,你说得有道理。”
一个愿意在大雨天救他的画的暗恋者,这个说法比乐知时一闪而过的某种念头合理得多。
几十秒过去,手机屏幕暗掉,恢复了平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