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没了阿拉伯作为缓冲,一旦大唐意图向外扩张,必然会盯上罗马。

罗马使臣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远交近攻,如今大唐仍与罗马没有任何接壤之地,距离长安更是千里迢迢。

比起阿拉伯,大唐的威胁反而微不足道。

等未来解决阿拉伯,大唐盯上罗马,也是许久以后的事了,那时罗马有了足够时间发展壮大,未必没有与大唐一战之力!

当务之急,是阿拉伯!

奈何罗马使臣费尽口舌,好说歹说,罗马王子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可以和大唐合作,但绝不接受大唐这般过分的条件。

否则,罗马成什么了?向大唐恳求,摇尾乞怜的弱小?

罗马使臣在心里破口大骂,也不瞅瞅大唐那铁船,也不想想那日大唐轻而易举就将罗马击败!

如今的罗马比大唐弱小,已然是铁一般的事实!

说不透罗马王子,他索性不费这个功夫了。罗马使臣一甩袖,“罗马可以适当让步,这次必须要和大唐达成合作!”

他们很难再来一次大唐,此次没能将事办成,就没有下回了。

话罢,罗马使臣懒得再与拎不清的罗马王子争执,带上两名副使,径直甩袖离开,俨然是打算将罗马王子摒弃在外。

两名副使亦默不作声地和罗马使臣离开,其余罗马勇士与罗马随从,皆未置一词。

明明是罗马使团里身份地位最为尊贵的罗马王子,在大事上却没有半点决策权。

罗马王子阴沉着脸盯着罗马使臣离开,差点将掌心掐出血来!

……

庆修和李二,在殿内第一次与罗马使臣谈话失败后,两人皆没有追问罗马使臣答案,各自忙碌政务。

罗马使臣私下找了他们机会,没一回能撬松他们的嘴。无奈之下只能妥协。

然后,罗马使臣见识到了什么叫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废话,他们占主导时候不得寸进尺,还等什么时候得寸进尺?

庆修将罗马的底线拿捏得非常恰当,“阿拉伯六四分成,大唐占阿拉伯六成领土,罗马占四成。”

他手指往阿拉伯地图上一笔划,以阿拉伯王城为界,靠近大唐西域这边的领土,几乎被尽数划归大唐,包括了王城。

罗马使臣看得嘴角抽搐,“庆国公,罗马已经免除了日后大唐商人来罗马的一半税收,如今大唐还要这般多的领土,不适合吧?”

“一半如何?”罗马使臣同样以王城为界,但在划线时稍微往东侧挪了点,将阿拉伯几乎平等分成了两半。

“作为诚意,王城可以让与大唐。”

“不成。”庆修没有松口的打算,他委婉提醒。

“罗马莫要忘记了大唐的火炮,此战大唐长安虽然离阿拉伯较远,出兵亦没有罗马多,可是大唐的火炮,足以扭转整个战局。”

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罗马使臣差点跳起来,什么足以扭转整个战局,大唐分明是在威胁罗马,若罗马不答应,彼时大唐火炮襄助的就是阿拉伯!

他忍了又忍,勉强挤出点笑容,“这怎么会忘呢?那领土划分便依照庆国公所言。”

庆修毫不意外罗马使臣会妥协,对方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是罗马如今最为需要的。

“那除了火炮与军队,不知大唐还能提供什么援助?”

他听到罗马使臣颇为自得地道:“罗马在阿拉伯内安插了不少探子,可以打探到不少消息。如若需要,罗马探子能混入军队中,探听阿拉伯作战计划。”

庆修只轻飘飘瞄了罗马使臣一眼,压根没有将对方的话放在心上。

以罗马和阿拉伯的关系,两国互派探子,渗透对方,再正常不过了。而且这种渗透程度,他真没放在眼里。

他轻描淡写地道:“巧了,大唐也有探子在阿拉伯,必要时,探子可以带部分阿拉伯军队叛逃向大唐。”

什么玩意?

罗马使臣自得的笑容僵住,带阿拉伯军队叛逃?这探子至少要做到领兵一方的将领,且颇有名望,或是受阿拉伯君主宠信才能做到吧?

况且,阿拉伯能领兵一方的将领,无一不是贵族。

庆修是说,大唐在阿拉伯有位有名望,受阿拉伯君主宠信的贵族作为内应???

同是探子,怎么境遇差别这么大!?

罗马使臣盯着庆修不以为然的脸,一股寒气从脚底板蹿上天灵盖,冷得他打了个哆嗦。

此探子无论是大唐派去,亦或者是策反了阿拉伯的贵族,无不意味着大唐早早盯上了阿拉伯,并且为以后谋取阿拉伯做了许多准备。

没有罗马,大唐早晚也会对阿拉伯出手!

庆修的野心,远比他想象中更大!

罗马使臣扯了扯嘴角,“如此甚好,甚好……”紧跟着,他话锋一转,多提了一个要求。

“既为盟友,盟约上合该添上互不攻伐!待阿拉伯被铲除,日后大唐与罗马为邻,多添条协约,彼时也能更加放心。”

就差没将防备大唐直白说出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庆修无所谓地点点头,这种盟约只是在前期约束双方罢了。

等大唐有能力一鼓作气拿下罗马,谁还会在意一纸轻飘飘的盟约?

别说历史上那么多胡人,一见中原王朝稍微势微,就撕毁曾经协约,举兵南下。光是罗马自己,怕是也不止一次撕毁协约。

罗马使臣心底寒意愈发重了,将对大唐的警惕拉到最满。

不行,回去之后,他务必要禀告君主,罗马必须要尽早防备!

罗马使臣也没心情再与大唐纠缠,急忙敲定了剩下的盟约内容,然后匆匆赶回驿馆。

庆修拿着新鲜出炉的盟约,去找李二复命了。

李二看见这份盟约,圣心大悦,当即赏赐了庆修不少东西!庆修不卑不亢地谢过。

只是两人未曾料到,与罗马结盟对付阿拉伯一事,竟然惹来了朝上大片反对之声。

大半文臣不同意,尤其是御史台。

在朝会上大肆指责此举乃是穷兵黩武,有胆大的,直接将帽子扣在了庆修头上。

他不敢直言,话里话外却暗示庆修背地里进谗言,唆使陛下答应罗马,与阿拉伯开战。

魏征更是直言,“只有穷兵黩武的暴君昏君,才会频频向外征战!”

满朝一寂。

这魏征真是敢说,庆修心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