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光是想想,校尉就觉得气血上涌。

“等要对阿拉伯动手时,再一并清算就是。”庆修没再多说,他暂时没打算和阿拉伯撕破脸。

这时候揭穿阿拉伯做的事,最后也不过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不如攒着,等日后一块算账。

庆修再三勒令校尉不能泄露消息后,顺带将这个明显是胡人面孔的人的容貌毁了,将其混在一堆尸体里,一并烧毁。

不过,他虽然没打算现在揭穿阿拉伯,却也派人传信给远在阿拉伯的朱亮,告知对方此事,警惕阿拉伯。

天还未亮,庆修便带人回了城中。河北道军营的守军已经回了军营,庆修只带了一众家将回来。

刺史早早在城门口候着,身后还缀着冀州的守军。

他远远看见庆修等人,立马迎了上去,“庆国公,不知前朝余孽在何处?”

庆修略打量了下一身戎装的刺史,顿时明白对方打着什么念头,解释道:“已经全部歼灭了,事情已经结束了,刺史先回去歇息吧。”

“啊?”刺史愣了愣,这就结束了?

他被庆国公的家将叫醒时,诚惶诚恐,得知劫掠罗马使团的山匪竟然是前朝余孽,而且那前朝余孽居然就潜藏在冀州。

他差点两眼一翻,吓得昏过去。

他总算是知道当初扬州刺史得知自己辖下有逆贼是何感受了。

可他转念一想,便想到了此事的另一个好处,那就是立功。

没有发现隐匿的前朝余孽,诚然有所过失,但是如果能够清剿掉这些逆贼,那便是大功一件!

想到这里,刺史当即摩拳擦掌,换上戎装,点齐兵马就要去救援庆国公。

他还没来得及行动,又被庆国公的家将拦下,让他们暂且在城门口等候,等到时间也没看到信号再进去。

这一等,直接把庆国公等回来了,连讨伐逆贼都结束了。

刺史只能遗憾地跟在庆修身后回了城。

忙碌一晚,庆修回去后倒头就睡。等他一觉睡醒,已经是午时了。

庆修用了午膳便去刺史府,打算问问冀州刺史,关于在冀州的阿拉伯商人情况,以及商量一下后续收尾工作。

毕竟,许掌柜人没了,冀州的铁路修建就要重新选人了。

刚到刺史府,庆修就发现这会刺史府热闹得很,不停有人进进出出,在他面前说话春风沐浴的冀州刺史,正扯着嗓门吼人。

“赶紧给我关停掉!万一再有人学那姓许的,在里面窝藏了什么贼人如何是好!?”

“是是是,小人这就去办,将他们全部遣退回家。”

“关停什么?”庆修随意问了一嘴。

冀州刺史这才发现庆修来了,他踹了脚旁边的人,低骂道:“庆国公来了也不告诉我!”

扭头他挂上笑脸快步上前,“庆国公来了?就是将许家名下的纺织工坊关停了。”

“这些工坊大,聚集了不少人,难免有些心怀不轨之徒,打着工坊名号,实则像许家那纺织工坊一样,说是雇佣工人,却是借机窝藏贼人。”

冀州刺史叨叨道:“什么工坊,这都成贼窝了,还不如将工坊关停了,省得给那些贼子机会。”

闻言,庆修脚步立刻顿住了,“已经关了?”

“正打算关。”冀州刺史不悦道:“那些人赖着不想走,下官想着,派人将他们东西全部收拾了扔门口,他们不想走也得走。”

庆修当即将快走到府衙门口的属吏又叫了回来,“且慢!回来!窝藏贼人的是许掌柜和杨木隋,与工坊有何关系?不必关停。”

“若没有工坊,他们很难不动声色地聚集了这么多贼人。”

庆修斜睨着满脸不赞同的冀州刺史,“按你这么说,一州刺史岂非更危险?”

“扬州一个县令都能配合杨木隋这些前朝余孽在扬州隐匿多年,何况是一州刺史?干脆撤掉刺史一职算了。”

冀州刺史的冷汗落了下来,呐呐不敢出声,只能眼看着庆修让人传令,所有工坊正常运作。

可他着实想不明白,不过是工坊罢了,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数聚集较多的地方,关停就关停了,让这些百姓领了事情回家里做不就行了?

特别是纺纱织布,以前大多不都是百姓们自个在家中纺好织好,再由各家店铺前去收购,或是百姓们自己拿到布庄卖的?

庆修懒得和冀州刺史解释工坊的重要性,没有规模足够大的工坊,后期就不会演变成工厂。

生产工业化的一大表现,就是规模变大,数量变多,这势必会推动工坊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变成工厂。

而工厂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会让生产的效率变得更高,进一步推动大唐工业化。

庆修乐得看到大唐各地大规模的工坊,甚至工厂出现,而不是只局限在庆丰商会名下的工坊。

他将许掌柜名下的铺子收了,将铺子里来不及逃走或者继续隐藏的游侠找出来,再招一了一批人,很快这间冀州最大的纺织工坊便重新运作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又重新拍卖了冀州铁路修建的资格。

这次拿到铁路修建资格的是冀州城内一位乐善好施的富商,好善之名远近闻名。

“听说他常年施粥做善事,在冀州名声极好。”近来冀州的前朝余孽处理干净,他们闲了下来,二虎在城中逛了逛,顺带收获了一堆八卦回来。

他说得兴致勃勃,“看来这次拍下铁路修建资格的富商还算不错,至少不会是许掌柜那种逆贼。”

逆贼通常不会这般高调行事,名声越大越高调,平时留意他言行举止的百姓会越多,也越容易发现不对劲之处。

庆修不置可否。

冀州事了,庆修将此事背后有阿拉伯参与的真相告诉了赶来冀州的两名罗马勇士,直接把人打发走了。

两名罗马勇士骂骂咧咧地领了快马和干粮,一路疾驰去追罗马使团的步伐。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件事居然还有阿拉伯的影子!

阿拉伯简直欺人太甚!此事必须要告诉君主!

……

庆修回长安当天,他们就听闻那位富商在铁路旁边搭建了一个粥棚,隔日便在那里施粥布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