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6章 饭局(2) (2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还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韩远征身体微微前倾,“咱们这群人,能凑到一起是缘分。各有各的背景、资源、看问题的角度。成立基金,就是把大家的优势整合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不是谁单打独斗的事儿,是一个团队的事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做好了,是咱们这群人在海外共同打下的一份事业基础,做砸了,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教训,至少试过了,不留遗憾,就当一次试错。”
“可私募基金......”罗耀辉语气带着点审视,“远征,这玩意儿听起来高大上,但水很深吧?咱们一群学生,玩得转吗?别到时候钱没赚到,惹一身麻烦。”
庄欣怡也微微皱眉,“是啊,远征,想法是挺好,听起来也很吸引人。但具体操作起来,合规性怎么样?腐国这边对基金管理是什么样的?别到时候惹上什么法律麻烦。我阿爸做证券的,我也听过一些私募基金的事情,不是很好搞的。”
刘真没说话,只是看向盛镕,显然觉得有盛镕在,技术性问题都不是问题。
“风险肯定有,任何投资都有风险。”韩远征笑道,“但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专业的人参与进来,也需要找到合适的模式。”
“我的想法是,我们不搞那些动不动几千万上亿镑的大盘子,我们没那个能力,也不是我们这个阶段能驾驭的。我们就做一个小型的、有限合伙制的私募基金。”
说罢,韩远征看向盛镕,“镕哥,这方面你是专家,你来给大家讲讲,在搞这个,合规和可行性怎么样?大概是个什么路子?”
盛镕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手,脸上带着那种沉稳的深谋远虑的自信,不紧不慢地开口。
“远征之前跟我提这个想法,我们确实一起琢磨了一段时间。”一句话,先定了调,表明这不是韩远征一时冲动。
“先说合规性,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在腐国,特别是我们要在伦敦搞,金融行为监管局盯得很紧。但法规也提供了合法的路径。”
“像远征说的,采用 Limited Partnership 形式,这是目前乃至全球范围内,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基金最常用、也相对成熟的结构。”
盛镕显然考虑了桌上这群人的专业性,尽量让自己的话直白些,“简单说,就是需要有至少一个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负责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其他的作为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主要是出钱和分享收益。”
“普通合伙人通常是一个专门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这样也能隔离一部分无限责任的风险。这个结构本身是受到腐国《1907年有限合伙法案》和后续一系列金融法规承认和保护的。”
庄欣怡听到无限责任,“啊”了一声,“无限责任?听起来有点吓人。”
盛镕笑了笑:“所以我说,普通合伙人最好是一个有限责任公司。比如我们成立一家叫XX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由这家公司来担任基金的GP。”
“这样,即使基金运作出现问题,追责也是追到这家管理公司层面,管理公司的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相当于加了层防火墙。当然,管理团队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依然是核心。”
他继续解释道,“至于可行性,关键看几点。一是资金门槛,二是投资者资质审核,三是管理团队的专业背景和合规备案。”
“资金规模上,我们没必要一开始就追求多大。根据FSA的要求和实际操作中的成本考虑,初始规模如果能达到200万到300万镑,就已经可以比较规范地运作起来了。甚至再少一些,也能启动,只是运营成本占比会高一点,投资选择上会受到一些限制。”
“那,这笔钱怎么来?”罗耀辉更关心实际问题,“我们自己掏腰包?还是能从外面募?”
“启动资金,或者说第一批有限合伙人的出资,我的建议是先来自我们内部,或者我们非常熟悉、知根知底的圈子里的朋友。”韩远征接过话头。
“这样沟通成本低,信任度高。就像盛镕说的,哪怕每人出个几万镑,凑个十万、二十万镑的初始规模,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关键不是这笔钱本身多少,可能对在座有些人来说,就是一部分零花钱或者积蓄,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体,我们能真正参与到投资管理的实践中来。”
盛镕这边一点头,“对,资金来源很重要。FSA金融监管局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有严格的适当性要求。不是说谁有钱都能投。”
他见有人露出困惑的表情,便打了个比方,“就好比咱们凑钱合伙开家店,大部分人是出钱的股东LP,亏了最多就是投进去的那些钱没了,然后需要找个或者成立个管理团队GP来实际经营这个店,这个团队要对店铺的债务负全责。”
“FSA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相对公募基金要宽松很多,尤其是咱们这种小规模的。只要不向零售投资者就是普通老百姓,公开募集资金,主要面向专业投资者或成熟投资者,很多繁琐的监管规定是可以豁免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咱们自己,以及咱们能发动到的身边的朋友、家人,只要符合一定的资产或收入标准,基本上都能算作成熟投资者。”
“当然,我们自己在投的时候,也需要做相关的资质确认和文件记录,这是合规的基本要求。”
说到这儿,盛镕停了一会儿,像和客户谈话一样,控制着节奏,让桌上的几个人吸收理解自己刚说的话。
等了等,才继续道,“手续方面,成立一个有限合伙基金,需要在公司注册处登记。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要向外部投资者募集资金,或者进行特定类型的投资活动,可能需要向FSA进行相应的备案,甚至申请牌照。”
“这取决于我们基金具体的投资策略和运作模式。一开始如果我们只是用自有资金在小范围内运作,并且投资行为不构成受监管活动,那么备案压力会小一些,但长远看,规范运作......”
接下来,盛镕各种人解释了在腐国成立一家私募基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各项门槛、对投资人的要求审核,甚至是资金的流入流出监管等等。
“那......我们这基金,具体投什么呢?”罗耀辉先看看韩远征,又看向盛镕。
盛镕笑道,“这就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我和远征讨论过,我们这群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年轻,熟悉新兴的消费习惯,对科技趋势,特别是面向普通人的科技应用,比较敏感。所以,我们设想的方向,主要是投资一些早期的、成长型的科技类初创公司。”
韩远征插嘴,解释道,“对,咱们可以倾向新经济领域的早期投资。”
“比如,手机软件开发,现在智能手机开始普及,诺基亚的塞班、黑莓系统、安卓,听说苹果明年就要推出他们的手机了,这些上面需要大量应用。”
“再像网络游戏,尤其是休闲类、社交类的网页游戏,还有新媒体,像视频分享、社交网站这些。这些领域咱们自己就是用户,有直观感受,容易判断产品的潜力。”
“投资额度不用大,每个项目可能就几万镑到十几万镑,占个小股,追求的是高成长性。风险是高,但一旦押中一个,回报可能是几十倍上百倍。”
罗耀辉摸着下巴:“听起来有点像.....天使投资?或者早期风投?”
“可以这么理解。”盛镕点头,“介于天使和早期VC之间。我们资金量小,可能无法像大型风投那样进行多轮次、大规模的投资,但我们可以更灵活,决策更快,专注于那些可能被大机构忽略的、非常早期的优质项目。”
“怎么找到这些项目?又怎么判断哪个能成?”庄欣怡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有几个渠道。一是利用咱们身边的大学资源,像帝国理工、UCL、剑桥牛津这些学校,都有创业中心和技术转化办公室,经常有学生或教授的创业项目在找天使投资。”
“二是参加伦敦科技圈的各种创业活动、Demo Day,这种活动很多,是接触初创团队的好机会。三是通过一些在线的天使投资平台或者专业的中介机构。当然,最开始可能更需要咱们自己的人脉和主动发掘。”
庄欣怡更关心风险控制,“投早期项目,失败率肯定很高吧?怎么控制风险?”
“这是个核心问题。”盛镕肯定道,“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所以,策略要注意,一是投资要分散,不能把所有钱押在一个项目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
“第二,做好尽职调查,虽然项目小,但团队背景、技术壁垒、市场前景这些基本功课要做足。”
“第三,设定清晰的退出机制,比如几年内被大公司收购,或者后续融资时我们转让股份退出。最重要的是,咱们得有这个心理准备,投十个项目,可能七八个都黄了,但靠那一两个成功的,把整个基金的收益拉起来。”
韩远征显然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筛选标准和评估流程,以及我们各自的人脉和知识背景,都能用上。”
一直沉默的罗婵这时开口了,问题很务实,“管理上呢?资金怎么托管?投资决策谁来做?收益怎么分配?还有,运营成本怎么办?比如盛镕,你花时间看项目、做分析,总不能是义务劳动吧?”
盛镕端起酒杯抿了口,当是润润嗓子,也是组织语言。
“这几个问题......资金必须进行第三方托管,找有牌照的银行或者专业托管机构,确保资金安全,不能是我们谁自己揣兜里。”
“投资决策,可以由普通合伙人,也就是管理公司来做,但可以设立一个投资决策委员会,吸收部分重要的有限合伙人参与,设定一定的投票机制。”
“至于收益分配,行业惯例是,优先返还LP的本金和设定一个门槛收益率,超过部分,GP通常可以提取20%左右的业绩报酬。”
“还有运营成本,包括办公、差旅、尽调费用,以及管理团队的报酬,可以从基金的管理费中支出。管理费一般是每年收取基金资产净值的1.5%到2.5%。具体比例都可以在合伙协议里约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盛镕环顾一圈,“说白了,如果我们真做起来,我可以在业余时间投入精力,远征也可以。我们可能需要招募一个非常精简的团队,或者外包一部分行政和法律合规工作。一开始肯定会比较辛苦,但如果基金能做出业绩,管理费和业绩提成就能支撑它的长期运作,甚至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
韩远征趁机总结道,“总的来说,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我们一开始能赚多少钱。而是给我们一个平台,一个实践的机会。把我们学到的、看到的,真正应用起来。”
“通过投资,我们还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者,拓展我们的视野和人脉。哪怕最后基金清算时,我们只是不亏不赚,或者小有盈利,这个过程本身带来的成长,我觉得就值回票价了。”
“当然,如果能抓住一两个未来的明星项目那更是意外之喜。”
“怎么样?大家觉得这个想法?”
餐桌上再次陷入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与之前不同,带着思考和权衡的意味。
罗耀辉若有所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庄欣怡和刘真小声交换着意见,脸上既有兴奋也有顾虑。罗婵则显得比较冷静,似乎在判断这个计划的成熟度和可行性。
而李乐,自始至终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吃着东西,偶尔喝口啤酒,目光平静地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和反应,在欣赏一出名为“创业梦想”的活剧。
他心里清楚,这个提议看似美好,背后牵扯的远不止是商业计划书上的那些条款。
而且,这些人,好像都没怎么讨论一件事儿,那就是,十万镑的门槛费多不多?啧啧啧,都是不差钱的主啊。
韩远征见一群人消化得差不多了,便笑着举杯,“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大家不用马上做决定。就是个想法,抛出来一起探讨。觉得有意思,回去再慢慢琢磨,跟家里也商量商量。”
“觉得不靠谱,也没关系,就当饭后闲聊了。来,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