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5章 国债不等于缺钱,可控的透明度 (2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崇祯眉头也皱了起来。
国债的发行大部分是因为财政有缺口,所以才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解决难关。
但这不是唯一的。
国债不等于缺钱,这是一种与商人绑定的手段。
“首先,规则透明,无论是发行还是赎回,或是利息等等,都必须是透明的;
其次,监督权,诸如特别国债、专项国债等等,都必须向所有国债持有者公开,他们可以在特定时间内查询国债的每一笔开支的去向。
第三,朝廷每年年初公布上一年的赋税收入,确保赋税收入能覆盖发行的国债规模,如此就能让商人们随时都能赎回。”
前面两点他们倒也还能理解,可第三点就让他们难受了。
历史上有不少的朝代都公布了,诸如北宋熙宁变法期间,王安石公布‘青苗法’贷款收支以取信于民。
嘉靖倭患时,浙江巡抚胡宗宪公示军费筹措明细。
且大明会典有明确规定‘州县需岁终榜示’,地方衙门张贴当年田赋、丁银总额,但这些都只是总额,也只是官僚、士绅可查阅,普通民众难接触。
可现在皇帝却是要求向百姓公开税收,这与之前的做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兵部尚书侯恂担忧道:“陛下,财政的公开倒是能减少贪污腐败,和平时期还好,若是战时,那就是向敌人公开情报了。”
“侯尚书,你担忧的不无道理,但是你过于耿直了!”
崇祯还没有出声,户部尚书毕自严却是接过了话题:“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可不止田赋、商税两者,
还有徭役、征派、垄断专卖中的盐铁茶专卖、以及矿产开发、耗羡、杂派等等,
现在我们还有皇家银行、几大研究院的专利、供销社、大明日报馆等等,这几者虽然比不上海贸税收,但也少不了多少。
我们可以公布的财政数据只要是真实的、能覆盖国债规模就行了,至于其它的则以‘国家秘密’条款为由不公布就行了。”
说到这里,毕自严扫了众人一眼,意味深长道:“历代财政公开的本质是可控的透明度,在维持统治稳定与适度知情之间寻找平衡。
只要百姓们吃饱穿暖有余钱,他们才不会关注赋税收入明细和去向的问题。
至于侯尚书担忧的,敌人只要敢信,我们就敢公布,看看他们的人头能不能填满我们挖的坑。
况且,我们搞国债的目的不就是要将商人与朝廷绑在一起吗?国库空虚,那不是还有国债吗?”
咦……
众人轻咦了一声,嘴角挂着一丝古怪的笑意。
靠对手公布的数据来推断对手的实际情况,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尤其是华夏这种擅长虚虚实实的手段,混淆了真假的,更是坑死人不偿命。
见众人都明白了,崇祯继续问道:“诸位还有其他问题吗?”
话音刚落,袁可立出声了:“陛下,臣还有一个不算是问题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