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大比分2比3落后。

底特律活塞五虎斗志被完全点燃。

双方第六场较量,底特律活塞将比赛强度拉满,即使裁判疯狂抢镜,给某位球员18次罚球,底特律活塞仍以84比82,击败克里夫兰骑士,还了一场回来。

抢七大战。

底特律活塞坐镇主场之利,疯狂给对手上强度,防得克里夫兰骑士四节只有61分进账。

可以明显看出,No Handcheck法则推出,让底特律活塞防守收到限制。

那一轮系列赛,克里夫兰骑士场均上场时间超过20分钟,场均出手超过5次的球员,一共有八位,其中四人投篮命中率超过40%,大Z、瓦莱乔、古登投篮命中率都比某位球员高。

唐耶尔·马绍尔、埃里克·斯诺两人投篮命中率,进攻效率,丝毫不逊色某位球员多少。

球队首发控球后卫埃里克·斯诺,攻防表现极其亮眼,他将曾经的FMVP控球后卫昌西·比卢普斯,防得场均只有14.9分5.9助攻3.9篮板2.0抢断进账。

昌西·比卢普斯被防得场均投篮命中率只有37.7%。

靠着某位球员口中CBA球员,各种救场,以及亮眼表现,克里夫兰骑士才得以跟底特律活塞鏖战七场。

不服气的特殊群体,可以去看看当时的比赛,德鲁·古登拯救某位球员多少次。

从克里夫兰骑士整体球员表现,不难看出No Handcheck法则,对底特律活塞影响有多大。

2004至2005赛季,很多球队当家核心球员,碰到底特律活塞,命中率很难超过45%(内线球员除外),绝大多数都在40%以下。

不可否认。

2003至2004年NBA总决赛,科比·布莱恩特表现并不好,可并不能完全怪他。

只能说洛杉矶湖人“OK组合”的双核阵容,被底特律活塞针对。

我们可以看一下,洛杉矶湖人其余球员表现。

当时。

洛杉矶湖人勉强有7人,场均上场时间超过20分钟,只有6人场均出手超过5次,只有大鲨鱼命中率超过40%。

所有满足上场时间场均20分钟,出手超过5次的球员里,除了大鲨鱼,只有德文·乔治命中率,稍稍强过科比那么一丢丢。

你让科比传给谁?

他不想传给奥尼尔吗?

全世界都知道,OK想要连线,你认为底特律活塞,会舒舒服服,让科比把球交给奥尼尔吗?

就像当年国家男篮比赛,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后卫球员,要把球舒舒服服交到大姚手中,你觉得他们会答应吗?

当年我们还在说那些后卫菜鸡,把球传到大姚手中都不会,现在看来,他们已经很厉害,至少算国家后卫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底特律活塞内线有本·华莱士,奥尼尔想强吃他,没那么容易。

实在不行。

底特律活塞球员直接犯规,将奥尼尔送上罚球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一轮系列赛,奥尼尔场均获得11次罚球,只命中5.4次,罚球命中率只有49.1%。

只要前面比赛,分差没有拉开,最后时刻,底特律活塞自己进攻没问题,把奥尼尔送上罚球线就行。

底特律活塞至少拿两分。

洛杉矶湖人基本只有一分进账。

如此一来,分差就会被逐渐拉开,底特律活塞就能笑到最后。

我们首先得承认,“大鲨鱼”沙克·奥尼尔篮下统治力很强,可他同样存在致命短板——罚球。

到了总决赛的舞台,除了球员个人能力比拼,还有两队主教练战术比拼。

拉里·布朗早已将洛杉矶湖人研究得透透的。

掐断科比、奥尼尔连线,逼着科比顶着防守,强行出手。

科比没有某位球员那么聪明,不会甩锅,不管面对几人包夹防守,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出手。

而且。

就他那些所谓的四巨头队友,根本就靠不住。即使科比把球传出来,他们未必能投得进。

“邮差”卡尔·马龙投篮命中率只有33.3%,罚球命中率只有66.7%。

“手套”加里·佩顿投篮命中率只有32.1%,三分球命中率20%,罚球命中率50.0%。

因而。

底特律活塞球员,可以大胆放掉其余球员,全力围堵科比。

当时那种防守强度下,科比时刻得面对“小王子”泰肖恩·普林斯的贴身紧逼,还得随时注意昌西·比卢普斯、理查德·哈密尔顿的偷袭补防,好不容易突到篮下,还有本·华莱士、拉希德·华莱士等着他。

某位球员面对那种防守,别说把球投进,出手都很难。

特殊群体不信,可以去看下底特律活塞对阵克里夫兰骑士,双方最后时刻较量时,詹姆斯能正常出手几次,能得几分。

很多时候,他还未突到篮下,球就被昌西·比卢普斯给断下。

别说跟篮球之神比,就算跟黑曼巴比较,某位球员都要差劲不少。

面对当时号称超级得分手质检石的底特律活塞,某位球员整体表现,真不如科比。

某些特殊群体,非得拿数据比较,那么咱们接着好好唠一唠。

拿一个跟他同期的球员进行对比。

好巧不巧。

那一年。

某位球员职业生涯第一次季后赛之旅,止步第二轮。

同为三年级球员的“闪电侠”德维恩·韦德,正式以球队当家核心的身份,带队冲击总冠军。

东部决赛。

迈阿密热火与底特律活塞遭遇。

最终。

德维恩·韦德率领的迈阿密热火笑到最后,他们以4比2,击败底特律活塞,成功闯进总决赛,且最终如愿捧起奥布莱恩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