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食肆新菜 沈家食肆也…… (2 / 2)
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周氏道:“养猪可是大户啊,咱们家……”
陈氏微愣,明白周氏是会错意了,解释道:“是珍珠,钗子首饰上的珍珠。”
“那珍珠岂不是更贵?”周氏还是觉得不靠谱,“盛京有不好家世清白的姑娘,非得从抚宁找……”
陈氏唯有苦笑,她想过拒绝这件事,可怕儿子抱憾一生。
再有,自从家里生活变好,大娃嘴上就一直说小婶好,问以后想找什么样的媳妇,就说找顾筱这样的。
陈氏知道找顾筱这样的是不太容易,但总归不会太差。
“娘,媳妇想着托人去打听打听,要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娶进来做媳妇也是桩美事,要是咱们看过了,还不满意,那就别提这件事了。”
周氏点了一下头。
娶媳妇是给沈大娃娶,就算在盛京找,也得他自己看过愿意才行。
毕竟以后陪他一辈子的不是爹娘。
“那就看看,”周氏道:“他今年十九了,婚事得抓点紧。最好是找一个和气的亲家,你说郑家供着读书人,这是好事,亲戚之间互相帮扶,但不能事事倚仗……”
沈家毕竟有沈羲和做官,周氏不想有一个扒上来的亲家。
“咱们家不重门第,因为咱们家就是种地的,要是郑家家风清正,姑娘好,这门亲事我就同意。”
陈氏点点头,“儿媳明白。”
虽说只是托媒人打听,但沈大娃高兴坏了,离正月十五还有十天,可他恨不得现在就到那天。
周氏说让沈大郎跟着大娃去,打听清楚再回来,如果一切顺利,就去郑家提亲。
总算到了十五,沈大娃欢欢喜喜地收拾行李,顾筱喊大娃出去,有事和他说。
沈大娃:“小婶你有什么事直说,你就是要天上的星星我也给你摘下来。”
“我要星星有你小叔呢,用不着你。”顾筱言归正传,道:“你卖海货是不是往南方跑?”
沈大娃点点头,这回出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
顾筱道:“那你帮我找长茄子的苗,还有一种酒,喝起来涩涩的,酒味淡,颜色是浅黄色,是小麦芽做的。”
沈大娃记在心里,“三月多春种,种苗我春种前给带回来。”
“酒我找找看吧,小婶,我长这么大也没喝过几回酒。”大娃挠挠头,“涩涩的,我也不一定能找到……”
顾筱:“酒找不到也无所谓,这些钱你拿着,种子多买一些,我要在庄子上种。”
啤酒顾筱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都是以后才出来的东西,她就是想看看乡下的小庄子里有没有人家酿着自己喝。
顾筱给了大娃一百两银票,“还有珍珠贝壳,我还要。”
沈大娃把银票收下,又把年前给周氏的四十两要回来,跟着沈大郎陈氏一块去抚宁。
过了正月十五,天气转暖,食肆的客人越来越多。
大丫今年要备嫁,不好一直在外面忙活,就待在家里绣嫁妆,李氏她们忙不过来,就去人牙子那儿买了两个妇人。
多了两个能干的妇人,李氏她们身上的担子一下子轻巧了不少。
沈家农家出身,没那么多规矩,两个妇人也是安分的,相处还算愉快。
算着日子,陈氏他们也该到抚宁了。
临海的小城,要说和盛京有什么不同,那便是风更大些,天更蓝些。
正月二十,海风比盛京正月初一的风还要大。
吹的人头皮发麻。
抚宁县的客栈和别处的差不多,陈氏三人暂且先在客栈住下。
说亲要找媒人说和,陈氏找到抚宁县的媒婆,向她打听了打听适嫁的姑娘。
其中便有郑家女。
“郑家是殷实人家,名声极好,家里还有读书人,郑姑娘大方善良,模样好。要的彩礼倒是不多,二两银子,不过以后逢年过节都得有年礼,常走动。郑家不看重男方家里多有钱,人满意才行。”
陈氏心里悄悄宽慰,不是只要钱胡搅蛮缠的人家。
但只从媒人这里问还不行,得多打听打听。
陈氏把媒婆送出去,回屋喝了杯热茶,她打听了两天,也在街上远远见过郑姑娘一次。
圆脸带着笑,眼睛跟会说话似的,是招人喜欢的模样。
陈氏现在发愁,郑家要是不愿女儿远嫁怎么办,看沈大娃的架势,以后肯定要走南闯北,谁愿意自己闺女去受苦。
过了正月,陈氏下定决心去郑家提亲。
请了媒人,备了提亲的礼物,还换了新衣裳,梳了头发戴了新发簪,收拾地整整齐齐。
————
沈大娃曾在郑家借住半个多月,同郑家小公子同吃同住。
沈大娃勤快,会帮着干活,人模样好,还读过书,能做生意。
郑家人的确起过结亲的念头。
可沈诚不是本地人,再说了,郑姑娘是女娃,郑家哪儿能上赶着结亲。
现在沈家人来提亲了。
郑母还是舍不得女儿嫁远,嫁的远,万一以后在婆家受欺负了连护着的人都没有。
郑父沉思一会儿,道:“孩子们以后总不会一直待在村子里,咱们不图沈家的钱,看中的是沈诚这个人。”
男子知上进,有担当,能说服父母来抚宁提亲,礼数周全,在郑父看来就已经足够了。
郑母叹了口气,“那我去问问妞妞的意思。”
郑母去郑云舒屋里,她把其中利害说清楚,“我们还是看你的意思,你若愿意,就答应这门亲事。”
郑云舒脸上染上了一层薄红,她想到远嫁,心里有些害怕,可那人若是沈诚……
自己也是愿意的。
郑云舒点了点头,“娘,我愿意。”
郑母摸摸女儿的头,“订了亲就是大姑娘了,以后别去海边帮忙,安心待在家里绣嫁妆。”
养这么大的女儿,就要嫁人了,郑母心里不是滋味。
亲事定下来,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婚期定在了五月初五。
二月底,陈氏和沈大郎回盛京,和周氏秉明大娃的亲事。
周氏没说什么,“结亲结亲,是喜事,要置办什么东西就从我这儿支银子。”
陈氏哎了一声,远嫁过来的媳妇,得对她更好一些。
沈大娃去了一趟南方,给顾筱问长茄子种子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一年沈大娃都顺当,茄子苗几日就给问到了,也不贵,二两银子买了不少,够顾筱种几亩地的了。
除了茄子苗,沈大娃还买了草莓苗,不少菜籽,反正家里有庄子,可着劲儿种呗。
三月中旬,这些茄子苗终于运到盛京了。
运了八九日,包根的泥土有些干,沈老爷子心疼这些种苗,赶着车去庄子,赶紧把苗给种上。
挖坑,挑水洒水,秧苗被太阳一晒有些干,沈老爷子就在地里看着,在庄子里住了好几天,等茄子苗活过来才回家里。
庄子总共一百六十三亩地,种了五十亩麦子,六十亩花生,三十亩的红薯,十亩地的豆子,还有五亩地的茄子,三亩地的白菜,两亩地草莓,三亩地黄瓜。
沈老爷子还在庄子养了不少小鸡,小鸭,毛茸茸一片,叽叽喳喳的。
春天到了,又能从河里捡田螺了,沈家食肆也加了两道新菜。
第一道就是螺蛳粉。
这道菜味道重,煮了螺蛳粉就闻不到别的菜的香味了,但点的人却不少,一个个还要多放辣椒,多放酸笋。
另一道菜是炸鸡。
炸鸡柳炸鸡架炸鸡翅,还有鸡米花。剩下的鸡脖子鸡爪炸了之后卤过,放在螺蛳粉里,特别好吃特别入味。
沈家食肆客人比从前多了不少,也更挤了。
时常能看见人等着,带一包炸物回去,油纸袋子,新炸出来的鸡柳还冒着热气,撒上辣椒面,上面插两根竹签。
还有人在堂厅里嗦粉吃烤生蚝,有些还是眼熟的官员,一个个吃的满头大汗,什么都不顾了。
安云坐在角落里,吃完之后把碗往前推了推,然后低头嗅了嗅袖子上的味道。
味道好像有点大。
吃过螺蛳粉,身上都是螺蛳粉的味儿,回去肯定能被闻见。
安云隔几日来一次,有时能见到顾筱,她想,以前怎么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呀。
王府厨子做的也好吃,味道更好更鲜美,但是这个味道有些上头。
几日不吃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