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一将功成万骨枯,陛下不如先闭上眼,有九旒挡着,没人看得到。”九娘怜惜地道。入过地狱的人,才知道珍惜世间所有的平凡物事,才更容易将慈悲心保住。六郎一定是希望赵梣这个皇帝,日后永远记得今日的内乱、鲜血、残杀,能敬畏“人”的“性命”,方能真正做一个有仁心的皇帝吧。

赵梣立刻紧紧闭上了眼,死死拽住九娘的手。想起方绍朴说的魏氏生产之艰险,生,是那么难,可死,原来这么容易。他在福宁殿被贼人所制的时候,怎么竟不知道害怕,无知者无畏。

守城难,攻城更难,可瓮中捉鳖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捉鳖关门打狗却很容易。两个时辰后,已有大内的杂役宫人提着水桶开始清洗遍地血迹的宣德门。开封府的衙役们也因人手不够首次得以进入皇城大内搬运尸首押解近万俘虏。而数万汴京百姓,更是恨不得把墙角缝都清扫一遍,免得藏有叛军。

翰林巷,也早已恢复了宁静,被水清洗过的街面,在夕阳余晖下隐约透出七彩反光。观音院的前面却摆出了馄饨摊、蜜饯干果摊等等,只是没有了往日飘扬的布旗,但叫卖声却都中气十足。药婆婆佝偻着身子往瓦罐中添了水,转过身掏出汗巾替儿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笑道:“添火。”

“汴京三百六十行,馄饨看我凌大郎——”凌娘子的丈夫轮起大勺,在空中晃了一圈,头一回放声唱了起来。

凌娘子将头上的蓝布巾重新扎过,嗔笑着白了丈夫一眼:“人家只知道凌大娘的名号,哪个认得你?”

观音院门前一片笑声。汴京,还是这样的汴京。

陈家军勤王一毕,便按礼迅速退出汴京,在先前被赵棣踏平的陈桥北禁军大营处重新立帐建营,更有三千骑在陈太初率领下咬着溃退的叛军紧追不舍。

宣德门之变,常有后人感叹洛阳赵棣不通兵法,却无人知晓汴京这里外敌我数十万军民,逃过了黄河决堤倒灌汴京的劫难。最为茶社瓦子里津津乐道的,是七岁幼帝御驾亲征,是主少国疑时燕王赵栩力挽狂澜,是陈家军携手京城禁军击溃河东河北三路叛军。大赵内乱,宣德门之变是分水岭,而抗击外敌,宣德门之变同样是扭转局势的一战。

更令民众乐此不疲议论纷纷的,还有随后的朝野震荡。

***

赵棣叛军败退的当夜,垂拱殿上灯火通明。向太后撤帘移坐于官家赵梣的右边,手中拿着谢相的请罪折子,叹道:“谢卿何须如此?眼下局势尚难,朝中再动荡不安,只怕群臣不安。”

一旁左下首赵栩却有些出神,只看了向太后手中的折子一眼。陈太初应该已经出了南薰门,阿妧送完他,应该会直接回翰林巷去了。

谢相高举玉笏,毅然道:“陛下,娘娘,臣有愧,臣不安。弃外城军民性命不顾,退守内城,实乃懦弱无能之举,内不能解救陛下和娘娘,外不能抵御洛阳叛党,臣有何面目居高位?臣请辞相位,求陛下和娘娘成全微臣最后的脸面。臣,决不能厚颜为相!”

邓宛上前高声道:“臣邓宛,有弹劾!”

谢相叹了口气,转头苦笑道:“邓中丞这是连遮羞布也不给谢某么?”

邓宛朗声道:“陛下,娘娘,诸位臣工。赵棣叛党方退,汴京百姓已怒。现有三千国子监监生、近千外城士绅齐聚宣德门前,号哭不止,求陛下严惩误国误民之大臣。臣以为,放弃外城,罢免孟在兵权,大谬也。罔顾数万军民性命,不战而退,令数月来陛下坚守汴京之策付之东流,士气大伤。自古立功有赏,有过当罚。臣弹劾苏瞻、朱纶等人,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视人命如草芥,弃国策于不顾,何以为相?”

赵昪静静立在原地,停了邓宛的话,头也不抬,也不看苏瞻,高举玉笏沉声道:“臣赵昪愿请辞归田,臣愧对陛下、娘娘和燕王殿下所托。”

朱相冷笑了两声,上前两步傲然道:“不说不做,便不会错。臣朱纶问心无愧。马后炮事后诸葛亮,谁不会?若陛下和娘娘觉得臣等错了,那这垂拱殿里,今夜该有一百多臣子获罪。”他看向吏部尚书:“倒也无妨,挂在你吏部候补的不下千人,是不是?”

朝中群臣遂小声议论起来,论罪,这殿中的人,只怕没几个能逃脱的。邓宛这般咄咄逼人,借着民愤要掀翻二府众相公,实在有点落井下石。

苏瞻出列,举起玉笏,神色如常:“陛下,娘娘,燕王殿下,敢问是外城重要,还是内城和皇城更重要?血战街巷便是惜民么,便不会有人死伤?外城两门被破,火-药裤被炸,四处乱党作祟。那么内城的城门会否被炸开?甚至皇城的城门会否突然失守?连陛下和娘娘都遭身边尚宫、供奉官所制。若有贪生怕死之心,我等臣工,只需开城迎接赵棣便可,何须紧闭内城城门?”

堂上百官纷纷点头赞成苏瞻之言,斥责邓宛居心不良。

苏瞻待议论稍平息后,摘下自己头上的乌纱帽呈上:“为相不为相,做官不做官,臣苏瞻并无留恋,但诸臣工所虑,从无万全之策,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若需因此获罪,为使朝廷各部各司能如常运转,臣请陛下和娘娘将决策之罪归于臣苏瞻一人身上。臣乃平章军国重事,众宰执之首,臣当领罪。”

百官们有的立刻大哭起来,有的也摘下官帽,归于阶前,愿与诸相公共进退。

向太后娥眉微蹙,见赵梣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不由得看向赵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