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文学网laikanwx.com

“平衡守心”主题展落幕的次月,叶听晚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函件。

“全球传统香道技艺认证体系”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案例”,邀请她作为代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非遗活态传承”全球论坛,分享香道传承的中国经验。

出发前一周,叶听晚特意去了云南西双版纳。

岩光的“雨林合香”工坊里,傣族年轻人正围着竹编香盒忙碌,竹匾里晾晒的香丸泛着自然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雨林气息。

“叶老师,按照‘平衡机制’,我们上个月的收益比之前多了三成,村里又有五个年轻人回来学合香了!”岩光递来新调配的“雨林合香”样品,眼底满是兴奋。

叶听晚轻嗅香丸,熟悉的香气里多了一丝细微的柑橘清甜——是年轻人用当地野生柠檬草改良的,既保留了传统合香的风骨,又多了几分清爽,正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喜好。

“很好,这就是‘平衡守心’的意义。”她笑着点头,将一枚“全球传统香道技艺认证”徽章别在岩光胸前,“下个月我去纽约,想带着你的香丸去联合国,让全世界都闻到傣族雨林的味道。”

岩光激动得红了眼眶,立刻让徒弟打包最新的香丸,还特意在包装上绣了傣家织锦纹样:“这是我们傣家的心意,要让外国人知道,我们的香道不仅有手艺,还有文化。”

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论坛现场,座无虚席。

叶听晚穿着一身融合了宋制元素与现代剪裁的礼服,胸前别着岩光送的雨林合香香囊,手里捧着穆仙凤的调香笔记,缓缓走上讲台。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的调香师叶听晚,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缕穿越千年的香气故事。”她举起笔记,展示给全场观众,“这是一位中国调香师半个世纪前的手稿,里面记录着她对‘雪香’的执着,也藏着东方香道的初心——香为媒,可通四海,可连人心。”

她从“香约山海”公益计划讲到“数字存香”计划,从“全球香盟”的建立讲到“认证体系”的落地,当她展示出岩光制作的“雨林合香”香丸,播放傣族年轻人学习合香的视频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

“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活在当下的生命力。”叶听晚的声音温柔却坚定,“在中国云南的雨林里,傣族年轻人用手工研磨的香丸,延续着祖先的智慧;在印度的檀香种植园,老香师带着徒弟‘开香门’,守护着三百年的技艺;在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印第安人用草药合香,传递着对自然的敬畏。这就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力量——让每一缕香气,都能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中,焕发新生。”

论坛结束后,许多国家的文化代表围上来,希望能与全球香盟合作,引入“香约山海”模式。

肯尼亚文化部门的卡伦握着叶听晚的手:“我们蒙巴萨的‘中非香道工坊’已经培养了二十位香道讲师,想请你们帮忙设计认证标准,让马赛族的乳香技艺也能获得国际认可。”

叶听晚欣然答应:“全球香盟的大门永远为坚守传统的人敞开,我们可以一起制定适合非洲的认证体系,让更多本土技艺被世界看见。”

从纽约回来后,叶听晚投入到“全球香道数字库”的升级工作中。

这次升级新增了“技艺传承地图”功能,消费者扫码不仅能查看技艺的认证信息,还能直接购买传承人制作的香品,收益直接返还给当地农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